阅读《古代汉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完成小题。(共11分)
古代汉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
①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在这一点上,学习古代汉语和学习外语是一样的。而和学习外语相比,学习古代汉语更需要强调古代汉语词汇。古书读不懂,主要受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但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差别不特别大,因而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
②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古代汉语词汇呢?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词语,如“人”“山”“笑”“大”等,古今意义没什么变化,就不必再学习了。但还有两类词语,需要我们下工夫学习。一类是古代汉语中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如“罾”(鱼网)、“爨”(烧火做饭)等。一类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词语。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这两类词语都需要努力掌握,但后一类词语尤其值得注意。像前一类词语,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根本不认识这个字,那就会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它的意思,一般不会发生错误。而后一类词语,因为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结果就理解错了。
③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当然要下苦工夫,但如果我们能充分注意词汇和词义的系统性,就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词汇。
④词义是有系统性的,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词的几个意义里面,一般总有一个本义,其他的是引申义。本义是一个词最早的意义,一般说来,这就是它的字形反映出来的意义。例如,“行” ,由甲骨文字形可知,其本义是 “道路”,其他的均为引申义,由“道路”引申出“行走”是很自然的。“行走”是人体的运动,人体的运动也可以叫“行”。而由此又产生了一个引申义“运动、运行”……如果这样以本义为纲,按照词义引申的系统把各个引申义贯穿起来,一个词的多个意义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了,而是有系统的,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
⑤词汇也有系统性。比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就是词汇按照词义相同和相反形成的系统。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同义词或反义词联系起来掌握。
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还需要懂得词的“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的关系。
⑦词典意义是从众多的句中意义概括出来的,但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有时会有一些差距。比如,“降”的一个词典意义是“降低”,但用这个意义来翻译“未尝稍降辞色”就不很切合,在这个句中,“降”的意思是指“放平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句中意义,这些句中意义不能一一收入词典中去,而只能概括成为词典意义。反过来,用词典意义去解释各种句子中的词,也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根据上下文作适当变通。
1.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3分)
答:
2.下列各项中,本文没有涉及到的说明内容是哪一项?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上。(2分)
A.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异同
B.古代汉语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
C.古代汉语的词义和词汇都具有系统性
D.古代汉语词汇和语音的关系
3.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分别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借助第②段的相关知识,说说这段文言文中哪个词应该重点掌握,为什么?(3分)
答: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字的一个义项是“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和“为宫室、器皿、人物……”中的“为”都是“做”的意思,但在翻译句子时我们会把它们分别译为“筑造” 和“雕刻”。
上面这个例子最适于补充到选文第④、⑦段的哪一段里去?结合该例说明理由。(3分)
答:
阅读《山城烧饼》,完成小题。(共15分)
山城烧饼
安海
①我第一次吃烧饼是在只有几岁光景的小时候。有一次二舅从山城来乡下看我母亲,见到我便取出一包东西,油乎乎的,先是依稀有一股咸香的味道钻入鼻孔,接着我便看到一个圆圆的,表面有螺旋纹的,焦黄的东西,样子有点像母亲做的玉米面锅贴。二舅从上面撕下一块喂在我嘴里,顿时满口都是一种油香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吃烧饼,虽然只吃了一小块,但烧饼的味道却盘踞在了我的头脑中,而且这一次吃烧饼的经历,也成了我在伙伴们面前显摆的一个砝码。
②后来到山城读中专,学校食堂早餐就有烧饼,有时候和同学到离校不远的沙岭子去逛,饿了就在那儿买个烧饼,边走边吃边谈,走到宿舍,烧饼也吃完了。那是一段令人回味的青葱岁月,烧饼由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美味,还原成了一种涵养青春的普通食物。
③第一年放寒假回家和父亲闲聊,不知怎么就聊到了烧饼。父亲说当初二舅的烧饼是从山城买的,那时的烧饼真香。父亲还说原来山城卖烧饼的就那么几家,接着又自嘲地说,多了人们也买不起。父亲又说让我下次回来时给他买几个,我满口答应了,但事实上却没当回事。八十年代末的农村,生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饭桌上再也不是玉米面打到底的光景了,馒头、米饭已成为稀松平常的食物,就是点心蛋糕也不鲜见,我想父亲或许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因此放暑假回家时我并没有给父亲买烧饼,而是从商场买了几斤高级点心。回家后兴冲冲地从兜里掏出点心,满以为父亲会很高兴,却发现父亲看到那拿出点心后空空的背兜,目光深处似乎有一丝希冀的亮光转瞬即逝了。后来,他虽然吃着点心连连说好,但目光中那种落寞的神情却始终遮掩不掉。那次之后,父亲再没有对我提起过烧饼,我以为他忘了,也就不再想着这事了。
④我上中专的第二年,父亲办理了退休手续。父亲在乡镇工作近四十年,我们一家人跟着他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脚步几乎抵达了家乡所有的乡镇。临近退休的前几年,他才调回了老村所在的镇,我们也才结束了那种居无定所的日子。
⑤退休后的父亲再也不用每天往返于老村与镇上之间了,但他却并没有悠闲下来,反而增添了一种烦躁感。他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打扫院子,侍弄果树,来往于田间地头。而且他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对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令母亲很上火,也很烦恼。中专第二年寒假回家,母亲向我诉了半天苦,有时候两个人还在我面前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弄得我也不知该怎么办。好在,他们也只是吵吵,吵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母亲说父亲的性格变了,以前可不是这样子,以前他总是遇事忍让的。
⑥度过了短短的假期,我又回到了山城的那所学校。头脑马上被眼前的景象和身边的事情填满,父母与乡村暂时忘到了脑后。临近放暑假的时候,收到了姐姐的一封信,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姐姐信中特别提醒我要记得给父亲买烧饼,她说父亲在她面前提过好几次了,很想吃山城的烧饼……直到这时我才知道,父亲参加工作前曾在这座山城做过一段学徒,就像小时候我把烧饼当作美味一样,他最喜欢吃的就是山城的烧饼。
⑦这次暑假回家,我的行囊中多了一兜烧饼。果然,当我把烧饼放在家里的桌上时,父亲感到很意外。他吃着烧饼,目光中有回味、有欣慰、有满足、有失落,他给我介绍他年轻时在山城的经历:杂货铺、武城街、堡子、大境门……那一天,他的兴致特别高,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目光炯炯,手舞足蹈,每个细胞都兴奋着、活跃着。那个假期,家中竟然很平静,父母再没有像以往那样吵过。我发现父亲眼中的焦虑、烦躁已经不见了,父亲又变回了原来那个慈祥、自信的父亲。他每天或者饶有兴致地打理着院中的菜蔬花果,或者和母亲叫上我到地里去给禾苗施肥锄草。
⑧多年后,我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才明白,父亲当年出现的那一种焦虑、烦躁的情绪,是一种典型的“退休综合症”,忆旧是其特征之一,而烧饼在此刻起到了一种连通今昔的媒介作用。我也才明白,父亲记忆中的烧饼之所以那么香甜,是因为它多了一种调味品,这种调味品就是岁月的沧桑。
(选自《北极光》2011年1期,有删改)
1.在父亲人生的不同阶段,山城烧饼带给了他不同的心理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时期 | 情节 | 心理感受 |
父亲学徒时 | ① | ② |
父亲退休前 | 托我带山城烧饼 | ③ |
④ | 吃到我带的山城烧饼 | 兴奋 |
2.结合上下文品读第⑥段画线句,说说 “我”为什么会感到“意外”。(4分)
答:
3.从文中看,“我”逐渐理解了山城烧饼对父亲有着怎样的意义?生活中,寻常之物有时会变得很不寻常,请结合你的经历就此谈谈感悟。(不超过150字)(7分)
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诚宜开张圣听 翻译:
(2)临崩寄臣以大事 翻译:
3.书法作品会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南宋北伐抗金的著名将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局部),请结合上面的选文和岳飞其人,品评这一书法作品。(4分)
答:
名著阅读(5分)
古典小说《水浒传》里有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例如在第十六回中,以“青面兽”杨志为首的一方乔装成客商、脚夫伺机出行,以“ ”(填绰号)晁盖为首的一方乔装成 和 妙施巧计;一方勾心斗角,最终失了生辰纲,一方 ,最终智取生辰纲。情节扣人心弦,令人拍案叫绝。(每格填一字)
默写(共6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2)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是进亦忧,退亦忧”,“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2分)
(4)小明远在美国的朋友给他寄来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深厚的情谊。小明于是回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 , ”,表达了美好的祝福。(2分)
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①骤然,起舞。②急管繁弦中,银光熠熠,剑影闪闪。③公孙大娘忽而箭步跃起,犹如后羿射落九日;忽而飞腿翻腾,恰似天神驾翔飞龙。④舞至高潮处,剑气直冲云霄,天地为之变色!⑤剽悍的剑器舞,雄浑的大唐风,竟由一个美貌女子舞出,此情此景,怎能不令观舞者心醉神迷?
A.第②句“银光熠熠,剑影闪闪”运用对偶,句式短促整齐,写出了公孙大娘剑舞得迅疾而流畅。
B.第③句将公孙大娘箭步跃起的动作比作后羿射日和天神驾龙,形象地描绘出公孙大娘舞姿的优美。
C.第④句写剑气直冲云霄,天地为之变色,运用夸张突出了公孙大娘舞剑的气势如虹,不可阻挡。
D.第⑤句运用反问,强调美貌的公孙大娘竟舞出雄浑的大唐风,此情此景使观舞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