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

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蒹葭凄凄,                                 。(《诗经》)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⑤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①天涯若比邻 ②白露未晞 ③地利不如人和 ④铜雀春深锁二乔 ⑤春江水暖鸭先知 ⑥月黑雁飞高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 ⑧宵眠抱玉鞍 ⑨羌笛何须怨杨柳 【解析】 试题分析:①小题既考查了诗文的默写,还考查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书写时,应先仔细观察汉字的结构、形体、笔画,在观察中发现并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然后按照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规范标准把字写好,做到笔笔到位,字字工整。②——⑨属于承接性默写,注意“晞”“雁”“宵”“羌”的正确书写。 考点:古诗文默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月如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是一般滋味在心
1.词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愁之情的?
2. 在词中,词人分别运用了情景交融、比喻等手法来抒发情感,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然而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陶朱、猗之富。足行伍之,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而攻秦,兵,揭竿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豪俊遂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注释:赢:提,背;景:同“影”,像影子一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亦死          (亡:逃跑)       B.今闻无罪        (或:有时)             

C.天下云集而响应    (云:像云一样)   D.有功,爱士卒    (数:屡次、多次)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数谏故。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C.策之不其道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乙文中的“天下云集而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B.甲文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乙文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D.乙文“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写的是陈胜起义的结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4.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__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_

查看答案

(共6分,每小题2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年轻人感觉时间过得慢;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于是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下列对“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前、中期的孩子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未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C.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D.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记忆。

C. 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进“适应性”的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削弱,保留的记忆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3.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有关“时间匆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文章开头引用流行歌曲的部分歌词,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幼年时光去哪儿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原因,结果清晰,层次分明。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B.《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C.《水浒》开创了英雄侠义小说称呼人物的一种传统,即为小说中人物取绰号来标识此人物的特征,如吴用的绰号为“及时雨”,林冲的绰号为“豹子头”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顽强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起先一直是云淡风轻,淡黄的阳光像一樽薄酒,暖暖洒在人身上。这种日子使人忍不住要想起淡青的树干和雪白的花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眼前掠过一粒细小的白,是雪吗?定眼再看,已倏忽不见了,风也不见了

这样阴了两天,天空由浅灰慢慢变成深的银灰,这种灰是含蓄而尊贵的,是琦年玉岁消逝了灰,是珠覆纷沓走远了的灰,是大有深意、藏而不露的

天气说不出是冷还是暖,冷暖交汇的样子,这种天气坐在寂静的车厢里是要引起假寐遐想欲望的

然后天阴起来了,刮起了风,风不大,吹在脸上像一绺绺帛贴在脸上的凉,这也是正常的

A.④③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