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6分)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 ⑴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

(16分)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⑵“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⑶“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⑷“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⑸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⑹“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⑺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三棵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放进了篓子里。

⑻终于赶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⑼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⑽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⑿老太太用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⒀“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⒁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⒂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⒃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⒄我找了一根草棒,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⒅“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⒆“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⒇“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21)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22)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23)“娘,”我哭着说:“我……”

      24)“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25)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本文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列举三处“我”“狂”的表现。(3分)

(1)                                                                                      

(2)                                                                           

(3)                                                                           
2.第(1)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还提到了几个人物的“目光”,试分析以下目光中蕴含的意义。(4分)

(1)“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2分)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2分)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1.(1)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2)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不顾尊长,气愤地顶撞老太太;(3)“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了一毛钱报复老太太;(4)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答对其中三点就得分) 2.神态、动作、心理描写(2分)。表现了母亲被贫穷所迫决定卖白菜时的矛盾、无奈、痛苦心理(1分),暗示了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1分)。 (1)老太太对“我”报出的价格充满怀疑。(2分)。 (2)七姥爷知道“我”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的底细。(2分)。 3.(1)坚强:在那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里,母亲对家庭的贫困、窘迫虽然也感到无奈与痛苦,但她仍然想办法,即卖掉仅有的三棵白菜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在“我”舍不得卖而流泪时,母亲没有哭泣,帮儿子擦掉眼泪。 (2)善良:因老太太挑剔白菜“我”顶撞老太太时,母亲批评了“我”的目无尊长;“我”算账时不诚实,故意多算了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流了泪,表现对儿子欺骗行为的失望和担心、教子不严的自责,以及因此遭人轻侮的深深屈辱与悲伤。 (3)诚信:母亲因为“我”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这种不诚信的行为第一次流了泪,认为“我”不应这样,眼泪中有对为人诚信的固守,对儿子欺骗行为的失望。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5分,期中评价1分,分析1.5 分;大意正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第4段、9段、12段22段、24段可以找到“我”“狂”的表现。 2.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有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即可。 3.(1)“用不信任的目光”表明老太太对“我”报出的价格充满怀疑。(2)“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可见七姥爷看透了我的底细。 4.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的分析。注意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 考点: 文意理解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揣摩句子含义 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共10分)

晚报讯   2014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10月1日隆重开幕,今年的主题为“水上文化娱乐,龙城激情狂欢”,共有十一大类活动二十一个子项目,节目更亲民、更娱乐、更有参与性,让全城市民和外来游客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昨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精彩假日,快乐出游》为题,报道了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的相关新闻。          
1.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报道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柳江沿岸风景美如画,吸引市民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10月3日,记者在滨江东路亲水平台看到,不少游客与沿岸的塑像合影,几名孩子则爬上塑像摆出各种造型、甚至给塑像戴上墨镜,而旁边的家长则用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市民刘先生说,塑像身上的衣物或身体部位已出现掉漆情况,这说明有不少如此的合影,长此以往,塑像经不起重负倒下来就不好了。“如果那匹马会说话,肯定不停叫喊‘伤不起’!”

面对此种情况,你以狂欢节志愿者的身份上前劝阻拍照的家长:(4分)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4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节目丰富,有水上音乐、鸟飞人比赛、帆板比赛、钓鱼大赛……为了让节目更多彩,请你为“绿色水上运动”系列再设计两个比赛项目。(4分)

 

                                                                                

查看答案

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蒹葭凄凄,                                 。(《诗经》)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⑤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月如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是一般滋味在心
1.词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愁之情的?
2. 在词中,词人分别运用了情景交融、比喻等手法来抒发情感,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然而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陶朱、猗之富。足行伍之,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而攻秦,兵,揭竿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豪俊遂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注释:赢:提,背;景:同“影”,像影子一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亦死          (亡:逃跑)       B.今闻无罪        (或:有时)             

C.天下云集而响应    (云:像云一样)   D.有功,爱士卒    (数:屡次、多次)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数谏故。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C.策之不其道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乙文中的“天下云集而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B.甲文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乙文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D.乙文“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写的是陈胜起义的结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4.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__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_

查看答案

(共6分,每小题2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年轻人感觉时间过得慢;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于是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下列对“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前、中期的孩子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未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C.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D.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记忆。

C. 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进“适应性”的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削弱,保留的记忆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3.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有关“时间匆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文章开头引用流行歌曲的部分歌词,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幼年时光去哪儿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原因,结果清晰,层次分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