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小题。(13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

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题。(13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                                                  
2.试结合文章内容,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碳中和”。(3分)

 

                                                                            
3.第3段中加点词语“甚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请说说文章第3、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过低碳生活。(2分)

 

 

 

1. 如何低碳生活 2.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等方式抵消人类正常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的补偿。 3.不能删去,有“甚至”一词强调了减少碳足迹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中的极细微处就可以做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强调了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5.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出门带杯子喝水,多骑车和走路等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1】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说的事物或事理,很明显是如何低碳生活。 2.题2】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碳中和的本质特征,按照碳中和是……的补偿。 3.题3】不能。先说词语意思:“甚至”表程度。再结合内容说明在文中的具体作用:说明减少碳足迹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中的极细微处就可以做到,再说去掉后的效果:去掉后就变成了太绝对。最后强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题4】“例如”“ 以土豆为例”为标志,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为标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强调了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5.题5】低碳生活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上班多骑车和走路等。 考点: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 下定义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方法和作用 迁移拓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甲】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    清:                  

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18分)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查看答案

品汉字,“汉字”专题的探究学习后,你们班准备以“美丽的汉字”为主题举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查看答案

登长城,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幅对联提到了                                    两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有关长城的诗句有:“                                                    ”。(3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2)千古多少兴亡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5《七律·长征》中,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借助于写山景来表现红军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6《钱塘湖春行》诗人借助于植物的变化来表现早春特点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