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基本条件”“空气干燥”“摘下军帽...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基本条件”“空气干燥”“摘下军帽”“品德高尚”这四个短语中,“空气干燥”与“品德高尚”结构相同。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此句是一个病句。

C.“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世界里”。

D.“最近的心情如同石灰水洗过,有点刺痛!”此句是一句正确的夸张句。

 

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句子是个比喻句,不是夸张。 考点:语法知识 病句 修辞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yīn)哑     (zàn)   璧残(yuán)   (xiè)置辩

B.(qiè)意     (bì)    (gá)然而止    (bǐng)气凝神

C.(chō)破    (hāo)   (kuài)炙人口    (shì)才放旷

D.(suō)衣    (bèng)射  苦心孤(yì     万恶不(shè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题目:你是我的太阳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没有人能还她一个美好的童年了》,回答题。共10分。

从来没有人告诉10岁的龙张欢,童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她是湘西凤凰县乡村里的一个小姑娘。自6岁半上小学一年级起,她开始背着8个月大的亲弟弟去学校。如今,亲弟弟长大了,她又接着抱起了两岁的小表弟。

这样的童年在当地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然而近日,她生的瞬间经过支教志愿者用相机定格,并上传网络后,一下子击中了无数网友的心。

照片中,扎着马尾辫的龙张欢坐在乡村小学的课堂里,怀里紧紧搂着睡得正香的小弟弟,她自己似乎也在犯困,几乎合上了双眼,顾不上课桌上摊开的课本。

感动、心酸、揪心,一下子成了网友们评论的关键词。或许是想了解详情的人太多,这所乡村小学疲于招架,竟然开通了官方微博。由此,一个常常听闻却无从走近的群体的生活,得以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龙张欢的家里,孩子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大人。两位老人的四个子女,统统和伴侣一起离开老家,或是打工,或是参军。眼下的屋檐下,只剩下8个孩子与两个老人。

患病的爷爷站立不稳,奶奶又起早摸黑地忙着农活。在缺乏成人庇护的世界里,8个孩子只能互相扶持,互相拉扯。

他们不知道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里,与自己同龄的孩子们怎样度过童年——反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已跳过童年,被不可回避的外力拉扯着,早早地走进了成人的世界。

他们最小的才两岁,最大的12岁。能自个儿走路的,每天负责砍柴、割猪菜。家里的饭菜,12岁的大姐姐独力承担。山上的泉水,则一个搀扶着一个去接取,洗干净的衣服,又分担着一人一点儿地背回家。

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他们本应躲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撒娇玩闹,任性淘气,又或不顾一切地发一场脾气。这一切,普通孩子最自然的生活,却是留守孩子们不敢企及的奢望。

在龙张欢就读的小学里,这样的生活一点儿也不特殊,带着弟弟妹妹去学校的大有人在。同学们常常抱着孩子听课,背着孩子玩耍,下课了,还自觉地手把手教孩子学写字。

他们还是一群小学生,却又俨然成了一群小爸爸、小妈妈。在他们的世界里,各种任务、责任与压力像噩梦一般无休止地纠缠着他们,夺走了童年最珍贵的礼物——玩耍与欢笑。

这样的成长过程,必定带着外人不可理解的痛苦。曾在苗寨的乡村小学任教7年的吴建辉至今记得,一天课间,龙张欢看着一些同学在快乐地跳绳、踢毽子,突然把手中的弟弟放在地上,冲向了操场。不料,弟弟嚎啕大哭,内疚的龙张欢马上又折了回来,抱起弟弟后,自己也忍不住大声哭了出来。

在外人看来勤劳、懂事的龙张欢大概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内心其实有着怎样复杂的情绪。一旁的老师甚至担忧,这一个小女孩的内心是否太缺乏亲情与温暖,她长大以后会否因此变得叛逆,或者孤僻,而那看似缥缈又不可回避的城乡差距,又将在这一个孩子的身心烙上怎样的印记。

这种种的疑问还无法在当下获得完满的答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还龙张欢一个美好的童年了。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6日,有删节)
1.对于像龙张欢这样的孩子来说,童年的另外一种活法是怎样的呢?(2分)
2.第三段中作者说:“这样的童年在当地人看来再正常不过。”这是为什么呢?(2分)
3.龙张欢的生活照片上传网络后,为什么会一下子击中了无数网友的心呢?(2分)
4.阅读文中的画线句,体会两个“大哭”的不同含义?(2分)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呢?(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题。共10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的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选自星育网,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4分) 
2.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自然段中加线的词“消化”的含义。(2分) 
4.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学而不思则罔”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题。(共14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1.解释句中加线的词。(4 分)

a、恢弘志士之气                       b、引喻失                   

c、王之甚矣 (               )     d、时时而进(           )
2.下列各句中的“于”“皆以美于徐公”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3.翻译。(4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4.诸葛亮和邹忌表达自己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