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论语(节选)(12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论语(节选)(12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而不忠乎?朋友交而不信乎?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食,一瓢,在陋巷,人不堪其,回也不改其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不而富且,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夺帅也,匹夫不可也。”

子夏曰:“博学志,切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常用作代词,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2分)

(1)时习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__________________

(3)曲肱而枕__________________

(4)其善者而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志,仁在其中矣。

4.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5.如果从文中出一句子作自己的座右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

 

1.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②饭:吃饭 ③可以:可以凭借 ④夺:改变(2分) 2.(1)它,指学过的知识 (2)它,这里指任何学问和事业(3)它,指胳膊(4)它,指“善者”,即优点,长处。(2分) 3.(1)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2分)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2分) 4.颜回不改其乐。表现他安贫乐道的品质。(2分) 5.示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择理由: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对于富贵应有的坦然态度,在仁义、道德与富贵之间,如果二者有冲突,宁可选择仁义和道德,也要放弃富贵。(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注意“可以”的含义,可以凭借。“饭”名词活用为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联系上下文分析指代内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而”的含义,2句中的“笃志、其中”的含义,补出省略内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在这一则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由此看出颜回的态度是“贫贱不移”;由颜回“不改其乐”的做法,体现其精神品质是:安贫乐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座右铭指的是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只要能写出句子对自己所起到的激励、警戒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湖(3分)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分)

2.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分)

 

查看答案

 

早春之恋(12分)

(1)在残冬的余威中,早春细微的信息已从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渗露出来。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2)温湿的小南风,刚刚突破严冬的防线,便像涓涓细流一般向冰冻的土地温溢。大地渐渐暖和并苏醒,丝丝温馨湿润的水气从泥土的毛孔中蒸发弥散出来,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高山上的皑皑积雪,在凛冽的冬天里出尽了风头,而春风在她的 胳肢窝只温柔地一抓一挠,她便再也不能严肃不能正经,忍俊不禁地噗嗤一笑,霜冷的脸融化成粉红的花面,澌澌然地从山顶到山麓,再到村落,再淙淙地流入溪河湖海,醉心于横跨千里的春天的旅程。春雨细细地蒙蒙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巾,盖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跳的视线。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在这样的时节夜卧听雨,滴滴答答絮絮密密的天簌之声,将会洇湿无数浪漫的关于早春的梦境。早春的梦,其实就是封闭已久的窗户被猛地推开,沉寂麻木的心灵迎着清新的空气自由地放飞;就是新孵的蝴蝶飞飞停停翩跹起舞,撩起红男绿女们郊游远足的浓浓兴致;就是在湖畔溪边浣纱的江南女子,纤纤的素手触摸到温温的水流的血脉,粉红的脸颊上荡漾的那份惊喜。早春就是这样,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3)广袤的原野上,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粹,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早春尚不是百花竞艳百鸟鸣啭的时节,早春的标志模糊而暖昧,浅浅淡淡的草色,总让人们轻易地忽略她那轻盈而神秘的脚步,忽略那刚刚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春意。放眼远望,野草已经始发,但还没有完全显绿,猛地一看,依然是冬天的枯色。粗心大意的人,也许就这样放弃了探春的努力,在早 春已经来临的时候,仍然怀着沉重的冬天的心情。对于早春的虔诚的恋者,却不会因为冬天设置的迷障,而错失一睹为快的赏心悦目的感受。春风乍起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应和季节的脉搏,扑进大自然的怀抱。这时是否能看到野草所渗透出来的绿色。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古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与其说古人看见草色,不如说古人以一种观赏的姿态感知到了野草生机始发的势头。这种若有若无却漫山遍野的绿意,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

(4)春天是四季的发轫( rèn ,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而早春则是一段最宝贵最美好时光的起点。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1.(2)段中本文作者描绘了春风                                 ”的特点。文中有两句话描写出春雨温柔的特点,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朱自清在《春》中描写了春雨细密的特点,其句子是:          ”(4分)

2.与朱自清的《春》相比较,本文少描写了哪两幅春景图? (2分)

3.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对划线句进行赏析,写出你的理解。 (3分)

简答:

4.作者在文末写道: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读了这段话,你定会产生感想。请你联系我们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不少于30字)(3分)

 

查看答案

 

猴子和芒果树(9分)

从前有一座美丽的芒果园,园中结满成熟的果实。一群猴子从树上经过,看见芒果,就进入果园。它们摘下芒果,咬过几口便不耐烦地丢下,又去摘下一个。突然一只猴子尖叫起来,原来它被一块大石头打中了。猴子们回过头,发现园丁们正向它们扔石头。它们慌忙逃进附近的森林中,等园丁们离开,又立刻返回。但是它们刚刚开始吃芒果,石头便再次雨点般向它们打来。猴子们只得逃走。

这样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再现,最后大多数猴子都受了伤。于是猴王召集众猴开会。“我受够了!”然后它接着说:“我们来自神猴哈努曼的高贵血统,竟然为了几个果子被打成这样,实在不成体统。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最聪明的一只猴子说:“我们应当拥有自己的芒果树,那样就太太平平地吃果子。我听说芒果树来自芒果中的种子,人类把种子埋到地里,芒果树就会长出来。我们可以偷一只芒果,把种子埋到地里,种出我们自己的树。”

猴子们一致认为是个好主意,于是它们派出最灵活的一只猴子回到果园。它躲开园丁的几块石头,摘下一颗硕大的芒果,带着它奔回森林。猴子们挖了一个坑,放进种子,盖上土。然后它们围坐在坑的周围,目不转睛地盯着树坑,期待着树长出来。10分钟过去了,树仍没长出来,一些小猴子们坐不住了,偷偷地溜走。接着一些大猴子也溜走了。最后猴王喝道:“都回来!你们要去哪儿?”

“我们不想等下去了。果园里有那么多芒果可吃。”“你们不明白吗?吃别人的果子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树。我确信它很快会长出来。”

于是猴子们等了整整一天,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第二天过去了,还是什么也没发生。“等这么长时间是不正常的!”一只猴子说,“把它挖出来,看看出了什么问题。”“耐心点。”猴王说。第三天过去了,还是什么也没发生。全体猴子一齐求猴王让它们把种子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最后猴王同意了,猴子们挖下去,种子露了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们看见了,孩子们!”猴王说,“愿望不会一夜成真。我们有拥有一棵树的梦想,也有了种子,却没有实现梦想的耐心。”

1.为什么文中的猴子想到要种芒果树?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理由。(2分)

2.联系上下文,在第④自然段中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2分)

3.从第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4.最后猴王同意猴子们把种子挖出来,这样做对吗,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1.近来,我市“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的专项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原因探究】从下列两则材料中,探究治理污水的原因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市部分溪流边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溪水已被浸染变色,远远就能闻到刺鼻的臭味。构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成为我们每个台州人的美好愿望。

材料二:台州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一个外地游客说:“台州治理污水还是蛮有成效的,但是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否则会影响台州这个生态城市品牌的形成。”

2.【现场纠偏】 某中学邀请某专家于3月24日下午3:00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五水共治知识讲座”,他们拟写了一则海报。看到海报(见右图)后,你会提醒他们在海报中添加哪些内容?(2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完成题目。(3分)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诗把对___________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___________的咏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是_______(作者)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