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误认(8分)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

 

误认(8分)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卓茂:人名。 公:对人的尊称。幸:希望。诣:到,谒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子马几何时   

(2)而自挽车   

(3)而谓曰   

2.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一处)。(1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4.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2分)

 

1.(1)丢失 (2)离开 (3)回头看 2.心 知 非 是/解 以 与 之, 3.如果不是你的马,希望你牵到丞相府归还我。 4.仁厚(宽厚、宽容) 诚实(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亡”是古今异义字中,不要望文生义。对于所学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来给了他。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若、公、至。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文段,然后根据文段意思,评价人物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中石兽 (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十余岁         2非木杮(  

3不亦         4岂能暴涨携之去(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如言,果得于数里外

A.乐亦在中矣

B.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但知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 此之谓乎。

3.纪昀这篇文章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3分)

 

查看答案

 

嘲稚子 (4分)

  杨万里

雨里船中不自由,无愁稚子亦成愁。

看渠坐睡何曾醒,及至教眠却掉头。

1.你认为“无愁稚子”此时在愁什么?(2分)

2.诗题中的“嘲”字背后隐藏了作者对“稚子”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沉默的竹笛(14分)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2.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选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支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出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3分)

4.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4分)

作者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看云识天气(11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②);出现晚霞,表示(③))。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 (2分)

A、断定     B、推定      C、推测       D、猜想

2.联系前后文,第二段②处填天气状况是       ,③处填天气状况是           。(2分)

3.“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这句话中的“常”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贯串整个语段的是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它在语段中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我校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2分)

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2.【夸一夸】一盘菜,一盆汤,一道点心……或朴素,或精致,鲜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上面三则谜语的谜底除外),可以描写色香味,也可以说明制作过程。(2分)

3.【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说一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2分)

示例: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