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图书馆的阅览室是一块净土,是净化人的心灵的地方。在那里,人们一个挨一个静静地坐着,只有 ,人们没有喧哗,没有嬉闹,偶尔 ,怕碰出声响。 。
①比半夜春蚕吞食桑叶还轻微的翻动书页的沙沙声
②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比半夜春蚕吞食桑叶还轻微
③挪动椅子上卫生间时起身也是小心翼翼的
④起身上卫生间时挪动椅子也是小心翼翼的
⑤这个地方是人间最文明最高雅最具精神感染力和道德感染力的
⑥这是人间最文明最高雅最具精神感染力和道德感染力的地方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脂粉”、“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运用借喻,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B.“《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梁启超的用意是说,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C.“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象性的虚拟中,运用明喻和隐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对解放区的热爱。
D.“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连续用三个比喻句来强调夏洛克的残忍无法改变。虽然台词较长,但无累赘之感,给人以一种生动、形象、华美、流畅、富有诗意的艺术美感。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这种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 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2)有人利用税制改革,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 暴利。
(3)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法律义务,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 。
A.搜集 谋取 推托 B.搜集 牟取 推脱
C.收集 牟取 推脱 D.收集 谋取 推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载体/载重 模范/模式 泥土/拘泥 伺候/窥伺
B.缅怀/腼腆 任务/烹饪 顷刻/倾诉 维护/帷幕
C.勉强/强迫 曲径/曲解 处理/处境 玫瑰/刽子手
D.扁舟/偏旁 惆怅/绸缪 嘹亮/潦倒 奴婢/裨益
题目:在阳光中行走(63分,其中书写占3分)
要求:
①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班级等相关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7分)
请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
邱红波
①一个男子喘着粗气跑上楼,“哐当”一声推开门,把我们办公室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他怔怔地站在门口,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失态。
②“你找谁?”有人问。“我……”男子吞吐说,“我想要杯热水。”此话一出,立刻激起了公愤:“出去,我们这里不卖水!”几个声音同时喊着,男子被声浪轰退了好几步,他正欲解释什么,“出去出去”的声音却连绵不绝,压得他什么也说不出,只得落寞地转身,垂头走了出去。
③我注意到男子忧郁的眼神,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会鲁莽地冲进一间办公室,只为了一杯热水。为了不至于和房间里的愤怒气息对抗,我从电脑桌前轻轻站起来,追了出去。
④在楼梯转角处,我叫住了男子,问他要水的理由。男子告诉我,他正和父亲走在街上,突然父亲胸口绞痛,老毛病又犯了。他父亲随身带着药,可因为胃寒,必须要就着热水吞服,情急中,男子才跑进最近的办公楼,他所有的希望只是一杯热水。
⑤我转身回去,从饮水机上倒了一杯热水给男子,接过水后,男子对我千恩万谢。我觉得这样的感激过了,不就是一杯水么?可他说出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不仅仅是一杯水,让我万分感激的是,你给了我一个陈述理由的机会。”
⑥这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要求,可在我们的社会里,却几乎变成了一种奢望。
⑦当我忘带钥匙,卡在自己单元口的铁门前时,我按了邻居家的门铃,希望他们能帮我开门,可没人等我把话说完,就匆匆挂掉了话筒。我想说,我住五楼,名字叫某某,却没人给我一个陈述理由的机会;我去陌生的单位办事,我不是百事通,如果找到不合适的问询者。对方会用极不耐烦的话语或眼神逼我离开。我想说,我奔波了多次,我找得好苦,我的家人处在危难中,或者我带着全部的希望来到此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我等不来一个机会,只是听我说说理由的机会!
⑧一个贸然进入办公室要水的他,一个被铁门挡在楼外的我,或者是一个来回奔波只为了打听到一条信息的你,多么希望,有人能不那么愤怒、和颜悦色地问:“告诉我,为什么你会找到我?”即使他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但至少,他给了一次机会,让我们能不那么踌躇、那么战战兢兢地说出理由。
⑨听别人去陈述理由,也许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可那一分钟,_____________。
1.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三件事,并指出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5分)
2.在第②段中找出一个运用精妙的词语,并说说好在哪里。(4分)
3.第③段画线句中出现了“他、我、你”等多种人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分)
4.给全文补充结尾。(4分)
可那一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