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50分) 温暖,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

作文(50分)  

温暖,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 

要求请以“那一件温暖的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记下你那一件温故事?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参考例文 那一件温暖的事 温暖是什么?我常常这样扪心自问。 有人说,温暖就是你饥饿是的一块面包;有人说,温暖就是你寒冷时旁边的火炉;还有人说,温暖就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对于这些温暖,我感触不深,但是在一件事情中,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温暖。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天,我因为考试失利而跑出家门去散步,舒缓情绪。走了一会儿,阴沉沉的天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街上的行人都纷纷跑去找避雨的场所,而我却因为心情不好,甘愿让雨淋着,淋到全身湿透。走着走着,背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我的额头上方突然出现了一片黄色的天空,而且在我站的地方明显没有了雨了。我很奇怪,便转过身,看见了令我惊讶的一幕——我看见奶奶高举着伞,尽全力把伞往前撑。那把伞几乎罩住了我整个人,而奶奶却在雨中被大滴大滴的雨水重重的打着。我注视着奶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让奶奶赶紧回去,不用管我,奶奶却坚持着要帮我撑伞,我没办法,只好让奶奶跟我一起走,但要并肩走,这样就谁也不会淋着了。奶奶默认了。但是伞太小了,总有一个人会被淋着。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我的肩膀不再湿了。转过头却看见奶奶的肩膀上湿了一大块,再抬头一看,发现伞倾斜着,奶奶那儿是雨天,而我这却是晴空! 看着奶奶那淋湿了的肩膀,我鼻子发酸了,一层雾水蒙上了我的眼睛,内心暖哄哄的…… 【解析】 试题分析:写作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必须是真情实感。另一方面立意一定要求深度,即作文的主题必须要能透视社会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要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即弘扬一股正气,体现出“温暖”的内涵。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今天就开始》,完成后面问题。12分

①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电话,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我。开了2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吃了中饭,就回家吧。”

②“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凯罗琳说。

③“有多远?”我问。

④“大约三分钟的路程吧,”她说,“咱们走吧!我来开车。”

⑤在山路上行驶了约十分钟后,我着急地望着她说:“不是说只需三分钟吗?”

⑥她顽皮地朝我笑笑:“我们绕了远道。”

⑦不一会,汽车拐进一条小路,我们停下车沿着山间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长满了各式野花,姹紫嫣红。立即,一种宁静舒坦的感受充满我的心间。我们转了个弯,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镇住了,全然忘了急着回家的想法。

⑧沿着山顶往下,几亩鲜花似一床绚丽多彩的绒毯斜铺在山坡,五彩缤纷的花儿——从淡淡的象牙红到令人心醉的柠檬黄、鲜艳的橙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绒毯在浓雾过后的阳光下显得如此娇艳,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花间穿行,这儿是紫色的风信子,那儿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着鸿运高照的鲜黄色的水仙,她们在蓝宝石般的燕尾花上颤动着晶莹透彻的羽翼。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当我们走到花木拥抱的那间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⑨小屋前竖立着一块小木板,上面有几行字:“亲爱的客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两只手两条腿和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第二,立即动手;第三,开始于1958年。”

⑩回到家早已过了午后,可我被刚才所亲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动着:“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多么难能可贵啊。”吃完午饭,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如果”我说,“我每天干点儿,我能坚持吗?”似乎凯罗琳在眼前,她充满信心地看着我:“明天就开始。”“为什么不今天就开始呢?”我卷起衣袖说。

1.文章题目“今天就开始”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文章中说,当“我”来到花木拥抱的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那么“我的疑问”是什么?“得到解答”的答案又是什么?(2分)

3.文中写沿路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2分)

4.“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凯罗琳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

5.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对《今天就开始》有何感想?(至少谈两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巴东三峡(节选),完成后面问题。10分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②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苍苍(     

2.请指出文中首句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巫峡的山、水、云时,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在划线句子①②中,先选一句再做分析。(3分)

4.文中使用了很多典故,列举1处,谈谈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孟母戒子》,回答后面问题。(4分)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韩诗外传》

注释:① [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③[諠]xuān,遗忘。    ④[戒]警告。

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     B.自是     C.多作自能见     D.以此戒

2.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选出下列跟本文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A孟母是一位严厉的母亲,善于用实际行动告诫孟子。

B孟子知错能改,以后学习刻苦认真,终于成为伟大的儒家学派的思想家。

C.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一旦半途而废,必然前功尽弃的道理。

D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问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    (2)未复有能其奇者(     (3)亦未     )(4)少闲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填空。8分

(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中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2)乙文作者是      (朝代)      ,字       ,号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

阅读词《渔家傲》,完成后面问题。(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宋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衡阳雁去”,意思是大雁离开衡阳,照应上句的风景异”。

B.“边声”是边塞上的声音,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的声音。

C.“长烟落日”的“长”是“空阔”之意,与词中的“落、孤、闭”结合写出了环境的辽阔荒凉而又戒备森严。

D.“燕然未勒”是指还没有象东汉某将领那样,击退匈奴,报效朝廷,在燕然山勒石记功。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 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