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进入初中以后,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

进入初中以后,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写下来。                                      

题目:以“上了中学以后”或 _________伴我中学行”为题

要求:(1)字数55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3)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

 

参考例文: 上了中学以后 迈进中学的大门,心里的激动与喜悦令我露出了笑容,但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人生中又一个里程碑似的旅途又要开始了。 进入中学以后,我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了许多。我会暗暗地想,我是不是变漂亮了,甚至会想能不能交男朋友了呢?虽然心理素质更上了一层楼,但学习压力时常让我备受煎熬,但也许,这就是中学给予我的“魅力”吧。 书本的数量增加了,我很开心,我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当我翻阅每一本书时,一大堆崭新而新奇的东西步入我的眼际。看到历史书,我会想到华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看到生物书,会想到大千世界,会想到自己如何来到这世上,更会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多么有趣。看到地理书,会想到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大陆漂移又是怎么一回事。这许许多多的书,就像是一个个海洋,我在海洋里吮吸着养料。 中学时代的学习负担沉了,语文的要求也比以前加高了,但只要我博览群书,为我的大脑灌溉更多的养料,它也只是个小小的困难而已;数学的推断也难了,有时就像是个迷宫,一步走错,将会困在里面;英语的句式也更难了,虽然日常会话我已能活学活用,但要学好它并不是很容易,所以我会加倍努力。 进入中学以后,我正式摆脱了童年时那种“乖宝宝”似的生活,做事能独立自主,不会很依赖别人。学习方法也不同了,不像小学抄抄笔记就行,我会去课外寻觅自己所需的“养料”。人际关系上,新朋友也多了许多,让我感到朋友是人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 中学时期虽然不长,但我要好好把握,为我的人生留下一段美好的篇章! 【解析】 试题分析:写作时,要认真审题,根据提示语,可以明确命题者的要求是要写出上了中学以后发生的变化,无论是选哪一个题目,都要把握住这一点,即写出自己上中学后的感受,当然可以是欣喜、好奇等愉悦的感受,也可以是烦恼的、焦虑的,但要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而且要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8分)

大圣架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只见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急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穵,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就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磕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放开量,痛饮一翻。吃勾了多时,酕陶醉了,自揣自摸到:“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好呢?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既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宫、仙官、仙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通,但见丹炉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就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1.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节选部分写了几件闹天宫的事?“闹”的实质是什么?(3分)

2.孙悟空既然被封为齐天大圣,王母娘娘开蟠桃胜会为什么没有请孙悟空?(2分)

3.孙悟空大闹天宫有人认为是英雄壮举,有人认为是任性胡闹,更有人认为是监守自盗。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怯懦(安宁)(15分)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北京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发展“话吧”

(1)

高潮礼堂

(2)

2.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4.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春》(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2分)

2.词可以叠用,能加重语气,加深语意,并且还有不同的叠用格式,请在第①节中找出两种不同格式的叠词例子。(各写出至少一个具体叠词)(2分)

3.第②节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层次井然(描写顺序)的三个词语。(3分)

4.下面是对第②节的评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从视觉、听觉、触觉角度写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B这节的描写,色味俱全,虚实结合,动静相配,高低映衬,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

C这节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春花的美丽。

D这节表达方式多样,描写角度别致,多种感官并用,写出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愉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未尝识书具(         (2)父焉(     

(3)自是有名           (4)每日出(   

2.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4.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5.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2分

 

查看答案

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