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天墙坏(                 (2)马无故而入胡(            

(3)人皆之(                 (4)此独以之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塞翁失马》的一个成语是:           。(2分)

4.“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2分)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5.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1.(1)下雨(2)逃跑(3)对其不幸表示安慰(4)瘸腿(每空1分,共4分) 2.(1)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2分)(2)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2分)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分) 4.C(2分) 5.A(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注意“亡”的古今异义,可以凭借。“雨”名词活用为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暮、亡”的含义,2句中的“居、将”的含义,补出省略内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出自该文段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与之最相近的是C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文并不是围绕“雨”展开情节的,“雨”导致了墙坏,墙坏为盗贼的进出提供了条件,引出后面的情节。所以本文围绕“天雨墙坏”展开情节。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六个馒头

①初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新来的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作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眼圈红了

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眼圈红红的

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 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1.文章以“六个馒头”为题目好在哪里(2分)

2.段和第段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2分)

眼圈红了                                                                        

眼圈红红的:                                                                      

3.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2分)

4.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分)

5.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以上出自              (姓名)所写的《济南的冬天》。(1分)

2.第段写景的顺序是:山上)→(      )→(山坡)→(      (2分)

3.在第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分)

4.第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的“卧”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5.第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2分)

6.第段划线句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2分)

你能否从语段中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2分)如: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在仿句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例句:失去了皑皑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

仿句:失去了                          ,收获了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4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                          ,随风直到夜郎西

(4)问渠那得清如许,                         

 

查看答案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      ,该作品主要受印度诗人泰戈尔     影响而作。(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