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现代文。(16分)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

阅读下面现代文。(16分)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 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阉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回忆,表达了对                                                             之情。(3分)

2.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3.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词语“贴”的理解。(3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5.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3分)①布鞋;②母亲为我做布鞋往事(或“布鞋”、“母亲为我做的布鞋”);③母亲的怀念、感激。(每空1分,共3分) 2.(3分)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3.(3分)勤劳(舍得吃苦)、细心、认真、关爱(疼爱、爱护)孩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3分)这一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或:“深感母亲做鞋的艰辛,深感布鞋的珍贵”。或:“表现下对母亲的惦记(惦念、怀念、想念、依恋)之情”。 5.(4分)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如果仅答“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点明主旨”给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线索是串连全文的某一事物或情感,可根据文章的标题结合内容来判断。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根据文中物“布鞋”与人物“母亲”的关系来用一句话根据内容,通过故事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从文段叙述中找出描写母亲做布鞋的熟练的动作和母亲所做布鞋特点的句子作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根据句子内容点明本句运用了哪一种方法,从表现母亲的品质和对孩子的情感来说明描写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情节即可了解布鞋为母亲亲手所做,表达母亲的关爱。从作者对母爱的体会来理解字词的表达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从表达作者情感突出文章主旨方面来说明不能删去的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18分)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①目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五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A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B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为第段的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连贯。2分

2.在第段中,“合适替代物”是指替代______________的物质。  3

3.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5

明方法:_______、________

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

5.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保护。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16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小石潭记》作者是          (朝代)的             。(2分)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4分)

(1)鱼百许头:___________        (2)俶尔远逝:   ___________

(3)斗折蛇行:  ___________        (4)其境过清: 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分)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分)

4.本文多处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请结合所给语段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

何处。(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9分)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1)这段文字选自苏联作家            写的《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3分)

(2)选文中说主人公“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分

(3)肖明同学近来考试很不理想,他心情颇为郁闷,在学习上想打退堂鼓。如果让你安慰他,你打算怎样说呢?(要求适当引用名著中的部分情节)(3分

 

查看答案

语言表达(3分)

春节将至,请你为自己的父母写上一句祝福语,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