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

现代文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

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⑥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2.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3.文中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冲”和“搂”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3分)

 

1.老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3.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若答“觉得小女孩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可笑而笑”,不给分。) 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幸福、高兴。(意思对即可。每处2分。共4分。) 4.冲和搂生动地表现出老师救助小女孩心情的急切,动作的迅速,能更好地表现老师无私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的高尚品质。 5.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的故事分两个部分,一是老师解救偷书的女孩,一是女孩回谢老师,要从两个方面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句的前后都有相关的内容,选一作答即可。句前内容是老师所想,句后内容是老师亲眼所见,都是“所料”的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分别从老师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老师的“笑意”,老师看到被吓着孩子,用笑来安慰她,老师看到自己当年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拯救了一个人,感到欣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章有很多这样的情节,从表现老师的行为特点、对女孩子的情感以及老师的精神品质来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从随后老师的心理活动“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来想像女孩子说话的内容有两个,一是说明来访的原因,二是表达感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论语》十二章片段,回答问题。8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给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    )学而不思则     )(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2分)

(1)思而不学则         (2)人不知而不         

(3)与朋友交而不        (4)不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段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3

例:                                               

启迪: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对颈联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

A第一句写的是黎明时分,夜幕还没完全消退,而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是说旧年的春景给大江点缀了无限生机,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间在流逝。又一年过去了,自己仍然漂泊在异乡,怎能不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D“残夜”“旧年”象征了旧事物,“海日”“江春”代表了新生事物,他们之间的更替,体现了大自然推陈出新的规律。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1.请给以上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2分)

材料一: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是一味注重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PPT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刻理解。 

2.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况。(2分)

 

查看答案

名著在线。(5分)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                        ”三大主题构筑了她的思想内核——          。(共3分)

(2)仿写这首小诗。(2分)

 

查看答案

填空。(7分)

(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2)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3)《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论语》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5)《天净沙  秋思》中的点题句是                                        

(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莺燕的活动突出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7)曲径通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