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5分) 读书养气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5分

读书养气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于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欧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而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气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了。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一开始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透,其人性便会改变,其笔下之文,便多有豪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脚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须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                         3分

2.第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3分

3.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关于水与木舟、风与大翼关系的论述,其作用是什么?3分

4.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你读过韩愈的作品吗?请写出他的一篇作品:《____________》篇名)(3分

5.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3分)读书可以养气 2.(3分)精神状态或精神力量 3.(3分)借水与木舟,风与大翼关系的论述来达到论述了读书多,养气厚,才能厚积薄发,手(笔)到文成的道理。 4.(3分)比喻和排比;如:《马说》 5.(3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有事例、要有理解,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从文章的开头部分来概括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这里借水与木舟,风与大翼关系的论述来达到论述了读书多,养气厚,才能厚积薄发,手(笔)到文成的道理。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5】 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只要事例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7分)

(1)简述三借芭蕉扇故事情节

(2)简述《乌龟与鹰》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3分)

小A半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整天忧心忡忡,以泪洗面。如果你是她的闺蜜,你这样劝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她的家长,你则会这样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她的班主任,你这样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进入九年级我们迎来了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交流会《雨的诉说》,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1分)

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       

(2)感受雨的情丝,填写“雨”的佳词妙句。(2分)

A.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

B.赵师秀的《约客》: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3)用你的笔描绘四季的雨。(2分)

秋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0分)

A长汀126中学生打架致一人死亡六人刑拘在押,案情惨重,教训深远。作为死者,美好人生刚刚起程就被迫止步,命丧黄泉;作为案犯,尚未成年就身陷囹,与自由绝缘;作为他们的家属,惊闻耗,无异于晴天霹雳!B七个家庭从此坠入万劫不覆的深渊!就连长汀三中,也因案发现场属于三中的校外操场,而被社会人士误传为与此案件有染,殊不知,三中与此案毫无关联,纯属“躺着也中枪!”

126案件”以自由、生命和七个家庭不愈的伤口为代价警示我们C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弥足珍贵;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要时刻牢记心间;法律是无情的,D任何人不可能崚驾于法律之上!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耗(       

2.B.D两个划线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____     ___改成___          ___     ____改成____        

3.文中C处漏了一个标点,请补上。(2分)

这个标点应该是:___                   

4.文中A句划线句子有语病,请纠正(2分)

5.解释文中加点词“中枪”的意思(2分)

 

查看答案

利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五题作答)(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____,人家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人们常常把愁怨比做流水和野草,而李清照的《武陵春》却另寻了一个新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抽象为形象,于是愁有了重量。

(5)《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忍受酷暑骄阳,弯腰弓背的劳作景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7)“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