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2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不可久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乃记之而去 则有去国怀乡
D.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B.犬牙差互犬牙:狗的牙齿。
C.怡然不动饴然:呆呆的样子。
D.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写文章。
3.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时,往往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B.《小石潭记》第一段通过移步换景来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岳阳楼记》本是范仲淹应滕子京要求而作,文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置个人之荣辱于身外的高尚情怀,同时也饱含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之意。
D.柳宗元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以其境过清”正是作者内心被贬的失意与 。抑郁之情的体现。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甲】【乙】选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但二者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选文分析有何不同?你更赞赏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或许走了很多弯路,也遇到一些挫折,但不必丧气,坚持下去,说不定下一刻便是惊喜,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所言:“ , ”
⑧在《使至塞上》 中,“ , ”两句以飘飞的蓬草与北飞的大雁自喻,透出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孤凄。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有误的两项是(4分)( )( )
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
B.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自居易《观刈麦》)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琐清秋。(李煜《相见欢》)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将语段补充完整。(3分)
你自身的美好,只与你的本真有关,与形容无关,与修饰无关,与自身以外的世界无关。就像,如果你是一条江,你的不舍昼夜奔流赴海,与春无关:如果你是一轮月,你的东升西落阴晴圆缺,与夜无关; , , 。
下面文字没有论及的是(3分)( )
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
A.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
B.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C.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
D.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介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