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2)举杯...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夏完淳在《别云间》中抒发了山河破碎、壮志难酬、无立锥之地的悲愤的诗句是:

                                         

6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表》中表达相似志向

的句子是: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名句“                                    ”揭

示了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1)君子好逑 (2)对影成三人(3)入则无法家拂士(4)铁马冰河入梦来 (5)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逑、拂、苟、诸侯、燕然。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初中三年就像一次短暂的航行,已悄然接近尾声。这近三年里你收获了什么?有些人心无旁wù(      )地学习,收获了足以慰藉心灵的优异成绩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而有些人始终对生活抱着吹毛求cī(     )的态度,那么,他收获的可能只是无限的nì(     )烦和抱怨。若干年后,当他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只剩下四个字:味同嚼là(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

(1)私自从学校回家“静养”已经两天了,我窝在床上不吃不喝,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这样度过。我如同深陷沼泽,不能自拔。

(2)这个时候,父亲回来了。一屋子的恐慌,如阳光打过的尘埃,亮出光芒,金灿灿的,有些刺眼。此刻,我不知道是那光亮在跳,还是我的心在跳,突突突抖个不停。

(3)“苏小乐,你怎么啦?”父亲问道。我缩在墙角,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父亲脾气暴,我怕他第一句话就在空气中擦出火花来。看来,父亲暂时并没有爆发的迹象。我这样想着,一低头,看见了父亲的鞋。父亲刚从工地穿回来的帆布鞋,鞋帮上开了口,像咧着的嘴,朝我笑,怪怪的。

(4)“接到你们班主任的电话时,爸在脚手架上,吓了一跳。爸也不知道你怎么了,这不,一宿没睡,一大早就坐火车赶回来了。”父亲脸色黑黄黑黄的,双眼布满血丝,憔悴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他一边说,一边脱去外套。外套里边,是一件蓝秋衣,秋衣里子上,有一个布兜,是母亲特意为他缝制的。布兜鼓鼓的,他一点一点地开始拆线。父亲一贯谨慎,每次打工挣的钱,都要藏在这个布兜里,缝上,带回来。

(5)“你在学校到底怎么了?”父亲又一次问道。他低下头,咬断了一根线头,里边一沓钱露了出来,簇新簇新的,硌得我眼生疼。我突然哽咽了一下,想哭。

(6)“你不该是闯祸了吧?你已经大了,该懂事了。”父亲说完后,叹了一口气,走下炕,把钱藏在米柜里,又坐回炕上。好半天,盯着我看,我低着头,不说一句话。

(7)“我——”吞吞吐吐了半天,我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来。我知道,如果我说出原委,父亲非把我揍扁不可。记得小时候,有一次逃课上山去疯玩,被父亲发现。回到家,早已等在院子里的父亲,眼睛血红血红的,手里操着一根棍子,追着我便打。那次难忘的记忆一直留到现在。

(8)是的,在学习上,父亲的管教从来都很严。

(9)我心里忐忑着,酝酿的话都快到嘴边了,父亲突然开了口:“这次回来,爸是请假的。爸知道挣钱很重要,但是,我必须回来。爸这一辈子,没明白多少事理,但爸知道,最紧要的事耽误不得。”

(10)我平生第一次觉得,坐在我对面的,不像是父亲,更像是朋友。因为他的话,平静,持重,像是和我商量,语气中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尊重。恍惚间,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是的,我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父亲。

(11)“儿啊,至于你到底做了什么,你不愿说,爸也就不问了。明天我得赶回工地。你要记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误了最重要的事情。你大了,爸相信你,你会懂的。”说完这些后,父亲就出门了。屋内,只剩下无边的宁静,以及,呆坐在炕角的我。

(12)第二天,我回到学校,那张关于我考试作弊的通报批评还在教学楼前面贴着。风,刮破了一角,像是为我的青春做了一个深沉的标记。我长舒了一口气,勇敢地昂起头,自信地踏上教学楼宽大的台阶,一阶一阶向上走。“苏小乐,你回来了!”一个同学看见我,远远地喊了一声,我特阳光地回了他一句。然后,步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脸的安静。

(13)快高考了,我明白,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了。我更明白,如果没有父亲的鞭策鼓励,也许我还深陷在青春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私自从学校回家“静养”已经两天了。

 

(2)恍惚间,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

                                                                    
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从中概括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父亲脸色黑黄黑黄的,双眼布满血丝,憔悴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

(2))“儿啊,至于你到底做了什么,你不愿说,爸也就不问了。明天我得赶回工地。你要记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误了最重要的事情。你大了,爸相信你,你会懂的。”

  (1)描写方法:                                。(05分)

  (2)描写方法:                                。(05分)

父亲是一个                                            的人。
3.本文叙述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请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心理变化情况,填写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4分)     

    故事情节

   “我”的心理变化

    A

  如同深陷沼泽,不能自拔

    父亲从工地回来

  吓得战战兢兢,心抖个不停

     父亲拆线、藏线

    B

     C

觉得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幡然醒悟

   “我”重返校园

    D

194.第(7)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哪些作用?(3分)

 

                                                                    
5.本文标题“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会飞的船

1)近一个月里,海南三亚湾的游客们会在海边发现这样一个“两不像”:它长着飞机的样子,有机翼,有客舱,却又能在水里自由航行;说它是船,可它又能快速起飞,在海浪上方掠海飘过,它究竟是什么?它就是我国首型商用“海上飞船”——“翔州1 地效翼船,俗称“会飞的船”。是利用机翼地面效应原理实现贴近地面高速飞行的高性能船,在海中能飞能游、身手不凡。

2)地效翼船航行时,它先以船的“姿态”加速航行。然后在海面滑行三分钟左右,它的发动机的响声逐渐加大,航速加快,船体渐渐跃出水面,离开海面 05 1 ,直至在 2 左右,找到地效飞行的合适高度,就保持平稳飞行,速度逐渐上升至 160公里 /小时。当遇到水面正常行驶的船舶时,它可以采取“绕飞”的方式,驾驶员也可以拉升动力,采取爬升飞越,越过前方障碍物后,继续降到合适高度接着飞行。

3)那么,是什么力量将飞机托着使它保持在一定的高度飞行呢?空气动力学家给出了答案: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离平静的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这可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升阻比代表了运行的效率。充分利用这种现象,地效翼船越贴近平静的水面,飞行速度性能越能达到最佳发挥。

4)我国从1967年就开始研制地效翼船,目前已研制10余艘,多集中在内河区域。而“翔州1 地效翼船海上实验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地效翼船正式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它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它的使用也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种变化。

5)首先,它将提升海洋航行速度。长期以来,人们热衷于提升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飞机和火车的速度节节提高,但船舶提速始终是个问题。据了解,目前装载集装箱的船舶航速大约在 30公里 /小时,军用船舶的作战使用航速约 60公里 /小时。船舶专家认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800倍,进一步提升船速的难度相当大。地效翼船的研制,大大提升人类在海洋上的航行速度。据了解,它的速度在140 160公里 /小时,最高时速约 210公里 。随着研制吨位的逐渐增大,地效翼船的飞行时速还可以达到 500公里以上。

6)其次,在水面上起飞,比飞机更方便安全。从外观上看,地效翼船像是飞机,这种船具有飞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有一片平静的水域,它就能起飞,省却了大量建设机场的土地资源,其通讯、导航、空地勤保障条件要求也较低,比飞机要更为方便,也更为安全。高速前进的地效翼船是军事界的“宠儿”,由于其贴近海面飞行,隐蔽性高,不容易被雷达发现,更难以对其实施瞄准攻击。因此,军事专家给予其“电子战的运载平台”、“突击登陆的理想工具”、“海上救援流动医院”等美称。

7)再次,岛岛之间登陆更方便。随着地效翼船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它在民用领域将更有作为。从三亚到三沙市政府驻地——西沙永兴岛,坐普通的公务船要用15个小时。如果乘坐‘翔州1’,预计1小时50分就可以到达,并且抗风浪性更强,机动性更高。三沙市的海岛管理是我国广袤海域管理的一个缩影。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多数岛屿都较小,无法设置机场,同时又距离大陆遥远而无法动用直升机飞行,而地效翼船却能够在海上条件差、花销很小的情况下实施登陆、运输人员和物资。

8)最后,为海上维修提供便利。地效翼船是未来造船业的一个方向。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和发展海洋,地效翼船的研究,一方面为加大维护海洋权益提供支持,另外一方面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便利。海上风电、海上石油平台等一旦出现故障,利用地效翼船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将维修人员和设备运抵现场。
1. 文章第一段运用设问句式有什么作用?(3分)

                                                                    
2.选文第(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3.选文第(7)段中加点的词“预计”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 结合文段,概括说明“会飞的船”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3分)

比较阅读甲文《三峡》和乙文《观潮》

【甲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划一处)(1分)

1)常有高猿长啸。    2珠翠罗绮溢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属凄异(                      2飞漱其间(          

(3)饮食百物皆倍常时        (4)倏尔黄烟四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4.4分)

(1)【甲文】《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在描绘三峡山的特点时和【乙文】《观潮》的作者周密描绘钱塘江潮的景象时都用了(         )与(     )相结合的写作手法。(1分)

(2)试分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在《三峡》一文中的作用。(1分)

 

(3)《观潮》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