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8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 ,① 的精神, ② 的美丽。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péng( )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庄严的冷峻。奋斗途中的头破血流是生命一面猩红的旗帜。(A)如果我们能捂紧重创的伤口,挺起胸膛,站直腰杆去对待任何事情,那么,又有什么困难能克服呢?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
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霄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站起来,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站出自己磊落的jīn( )怀!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不羁 ( ) 叱咤( )
2.依据拼音写汉字。(2分) péng( ) 勃 jīn( )怀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2分)(只填序号)
备选词语: A.嫣然 B.昂然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 ① 的精神, ② 的美丽。
4.画线句子A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法。(2分)
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置人所罾鱼腹中 (鱼网) 天下缟素 (这里指穿丧服)
B.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亲自) 唐雎不辱使命 (侮辱)
C.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 辍耕之垄上 ( 去、往 )
D.先帝不以臣卑鄙 ( 品质恶劣) 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 )
古诗文默写。(12分)
①疑怪昨宵春梦好, _, 。(晏殊《破阵子》)
② ,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③骊山四顾, , ?( 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
④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 , 。(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
⑥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句子是 , 。(李清照《武陵春》)
请以“ 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补全文题,如“快乐”“希望”“奔跑”等;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级、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阅读王开岭的《消逝的“放学路上”》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⑴“小呀麽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⑵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
⑶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⑷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⑸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⑹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
⑺难以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⑻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⑼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
⑽“他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我问。“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或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子……”朋友尴尬地说。
⑾我无语了。这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没有街坊和故园的一代。他们会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家”。“搬家”意味着记忆和情感地点的移动,意味着朋友的告别和人群的刷新,而他们,只是随父母财富的变化,从一个物理空间转到另一物理空间。
⑿那天,忽收一条短信:“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⒀我愣了,以为恶作剧。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的嗓门,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
⒁感动之余,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园林童年、玩具童年了。
⒂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
⒃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节选自《古典之殇》,有删改)
1.文章中的“我”目睹小学生放学之景,回忆往昔,情感翻覆,请根据提示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5分)
见小学放学情景,为孩子们感到 ① →与常搬家的朋友交谈,为孩子没有故园之感 ② →收到喊回家吃饭的短信时,我 ③ →为自己有过“放学路上”的童年 ④ →为现在孩子的温室童年 ⑤ 。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有哪几项( )(3分)
A.第(3)段中“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描绘了孩子们放学时的快乐自由。
B.第(6)段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深情回忆了童年“放学路上”的美好。
C.第(12)段插叙“回家吃饭”的短信,是对“放学路上”的进一步补充,充满童趣。
D.结尾以“风筝”为喻,是委婉含蓄地批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 文章开头的儿歌有什么作用?(2分)
(2) 请赏析第(8)段中划线句子。(4分)
4.沈复的《幼时记趣》记叙了观蚊如鹤、神游草丛等童年乐趣,王开岭的散文记叙了二十年前自由快乐的童年街坊。结合全文,联系你的生活谈一谈“放学路”逐渐消逝的原因。(6分)
阅读金沙滩的《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①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②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③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④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⑤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⑥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⑦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⑧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⑨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摘自《世界周报》2014年7月)
1. 概括文章,说说“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分别指什么?(4分)
2.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3.阅读下列一则简讯后,学生贾铭结合选文并利用简讯中的信息给喜欢在淘宝网大量购物的妈妈写了一个留言条,婉转劝勉她理性网购,请你补全。(4分)
京华时报讯 国家工商总局昨天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监测结果显示,手机行业正品率仅为28.57%;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留言条
① :
今天我读到《京华时报》上报道 ② ,而且我在阅读中还读到这样一句话 ③ 。妈妈,请您在网上购物的时候还要擦亮眼睛,理性购物。
④
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