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陶冶:悠闲的样子。枲: ,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如外人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此公欲来,能                         
2.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具答之   

D辍耕之垄上
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1.⑴悉 ( 全,都)⑵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⑶容( 收留,容留)⑷属 ( 类) 2.(2分)B 3.(2分)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4.(4分)⑴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乃”、“无论”错译或漏译各扣1分)⑵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如“惟”、“以”错则各扣1分) 5.(3分)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绝境”是古今异义字词,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项。例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故答案为B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世“乃”“无论”“计”“授”“以”“食”“耳”,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两文内容是差不多的,甲文是所学课文,比较熟悉,可根据甲文的思想内容来回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共5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①词的上阕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爱国豪情。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晏殊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晏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查看答案

有些人对于语文学习不太上心,认为中国学生对汉语不用学也明白,甚至对文学巨匠的作品也无从知晓。请你解读哲理,从下列三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悟出的哲理。(2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我选第     句,悟出的道理是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默写。(8分)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时间都去哪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                          。”(《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论语》中的“                       

                         。”一句,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查看答案

初中四年,我们结识了中国文坛巨匠——鲁迅,他作品中的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选择我们初中课本中鲁迅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2分)

例句: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一幅照片,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仿句:                        。(《             》)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心旷神怡”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史记·陈涉世家》《岳阳楼记》。

C.《范进中举》《狼》分别选自《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蒲松龄。

D.《天净沙·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两篇作品,前者是元曲,后者是宋词,其中“天净沙”“水调歌头”分别是曲牌名和词牌名,“秋思”“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