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①“喝不死你,……等她们嫁出去后咱们就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喝不死你,……等她们嫁出去后咱们就分开,我没法想象和一个酒鬼过完下半辈子是怎样一种折磨!”母亲泪水汹涌,口气决绝

我对他们日复一日毫无新意的争吵并无兴趣。我爬起来趴在窗户上,看见三姐周鱼扛着铁锨钉耙正要出门,白亮锋利的耙钉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几乎刺痛了我的眼睛。那个大坑已经挖了好一段日子了,谁也不知道周鱼要干什么,倒是母亲给出了一个恶毒的解释:大坑是哑巴周鱼为父亲准备的,父亲随时会有喝趴的可能。

“三姐,她们都说你在做一件蠢事。”我盯着周鱼的脸,语气充满了讨好和巴结,我想证实这个坑到底和父亲有没有关系。周鱼把水壶“哐当”丢在地上,张开细长的双手箍了一个圆,然后交替前伸做了一个划水的动作。“池塘——”我惊叫了起来。

哑巴周鱼是个不受欢迎的人,除了依靠长臂徒手抓鱼,几乎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大姐二姐花样翻新的裙子是那个神秘的布匹商送来的,而花裙子却没有周鱼的份。布匹商每次骑来的马通身白亮,体格健壮,那一双眼透出说不尽的温顺和悠远

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池塘蓄满了雨水,周鱼捞来一些鱼苗放入池塘,在岸边栽上塘藕、水葫芦和茭白。她甚至找来了许多木板和石块,在池塘边上搭起了一个小木屋这一天,周鱼扛起了自己的铺盖和简单的衣物朝池塘方向走去。母亲说,“让她去吧,少了一口最好,家里没有多余的粮。”

布匹商来了…拴在门口的马却不见了。两个姐姐远嫁到一个富裕的地方。在一个微雪的早晨,母亲带着我离开了家,除了一缸酒和一张字条,母亲没有再给父亲留下任何东西。那个布匹商成为了我的继父

二十年过去了,我已为人父,我想回去看看

哑巴周鱼侍奉着孤苦的父亲,日子并没有人们担心的那样艰难——四季变幻的池塘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聚宝盆,足够他们维持生计。变故发生在我们离家后的第十七年,习惯了被人照料的父亲看着临水梳头的周鱼,忽然觉得应该给她说一桩亲事。父亲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周鱼已近中年,两鬓已现白发。父亲为自己的自私和疏忽而愧疚,周鱼并不配合在父亲准备物色新的人选之际,我的三姐周鱼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周鱼的失踪几乎击垮了父亲,他形容枯槁,整日酗酒夜归,不止一次醉酒跌落池塘,奇怪的是每次都是有惊无险——父亲每件衣裤的内侧早已被周鱼缝补了大块的漂浮泡沫物。

三姐周鱼去了哪里,至今还是未解开的谜。离开父亲返城前,我雇来了几个人和一台抽水机。天气再好不过,抽水机突突的马达声打破了池塘惯有的宁静

塘底的水一圈一圈瘦下去。在一阵短促的惊叫声中,人们先是看到几根类似肋骨的骨头顶着零星的水草慢慢露出水面,一具硕大的马骨骼,一半陷在淤泥里,一半向上裸露着,马头那黑洞洞的眼窟窿,填满了惊恐和绝望。
1.赏析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
2.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请找出来并说说作用。(3分)
3.周鱼是怎样一个人?请作简要概括。(4分)
4.文章以少年的“我”为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3分)
5.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1.18.(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池塘比作聚宝盆,(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周鱼利用池塘的收获来赡养孤苦父亲,维持着家庭的生计,(1分)表现了周鱼的勤劳、自强、善良、孝道。(1分) 2.(3分)周鱼的善良、忠诚、爱憎与其母亲、姐姐对家庭、父亲的背叛形成鲜明对比。(1分)直抵人性,拷问良知,震撼心灵。表现了周鱼的真、善、美。(2分) 3.(4分)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自强不息,靠自挖池塘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及被母亲抛弃的好逸恶劳的父亲,是一个自尊、有爱心,因为受到歧视而自闭,有个性的卑微残疾女。 4.(3分)线索人物,(1分),使情节更具有真实性,与自私世故的妈妈、姐形成对比,(1分)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1分) 5.(3分)解开悬念(或呼应前文)(1分)以白马死亡的静态方式揭开了布匹商的白马失踪之谜(1分)白马之死,是周鱼对母亲不忠的惩戒,也是对母亲处事不公的报复(1分)一具马骨,这个不会说话的道具,在沉静中卷起了我对那个分崩离析的家庭和周鱼生死不明现实的命运交响乐(1分),表达了对家庭伦理的沦丧,亲情撕裂的惨痛,家庭解体的残酷的批判,对周鱼自强不息、亲情相守的歌颂与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答对3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从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句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把池塘比作聚宝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周鱼的勤劳与二者的相依为命的景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注意从人性之间找出对比,注意通过对比,衬托出三姐周鱼的勤劳、善良等优良品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等角度进行总结即可。语言上:哑巴,说明她是一个残疾人。动作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善良。从对比衬托中可以看出是一个自尊、有爱心的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一般是:文章的线索,用第一人称更亲切,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当然,“我”有可能是主角,也有可能是第三方,结合本文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1)从结构上来说,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悬念的认识。歌颂了周鱼,深化了主旨。(2)从内容上来说:可以说本段解开了前面设置的悬念。从这些悬念的解开中可以看出周鱼具有独特的个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9分)

①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它与普通表情的区别在于,微表情持续时间很短,仅为004~02秒。因此,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②由于微表情能够表达因外部压力而隐藏的真实的情绪,因此往往被视为重要的谎言识别有效线索。对研究微表情的科学家来说,开发一套微表情识别系统对开展微表情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002年,艾克曼开发了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METT)。研究结果指出,经过METT训练过的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有明显提高。

③微表情作为谎言识别的线索一直是科研人员和媒体大众以及国防系统关注的重点,基于以往的研究发现,使用METT训练程序能在15小时内提高个体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成绩平均提高30%~40%。

④但是,微表情作为谎言识别线索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的确定。个体微表情的表达会受到自身撒谎动机的影响:一个人越是想掩饰自身的真实情绪,其微表情就越可能暴露他的谎言。但如果是善意的、无恶意的谎言,微表情测谎的准确性就有所下降。

⑤除了和谎言的关系之外,微表情与人类内在的情感过程紧密相关,探知微表情的内在神经机制以及微表情的识别与表达,是微表情识别系统开发的科研价值所在。

⑥在美国,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临床医学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或其他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意图,且因为微表情具备良好的测谎仪的特点,它在司法系统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
1.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第②段加粗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说明理由。(2分)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人们是怎样应用微表情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陶冶:悠闲的样子。枲: ,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如外人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此公欲来,能                         
2.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具答之   

D辍耕之垄上
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共5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①词的上阕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爱国豪情。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晏殊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晏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查看答案

有些人对于语文学习不太上心,认为中国学生对汉语不用学也明白,甚至对文学巨匠的作品也无从知晓。请你解读哲理,从下列三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悟出的哲理。(2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我选第     句,悟出的道理是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默写。(8分)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时间都去哪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                          。”(《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论语》中的“                       

                         。”一句,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