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钻出漆黑的巷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钻出漆黑的巷道,一步三踉跄的他,伸出黑糊糊的手在眼前遮光。然而,重生的喜悦让他迫不及待地站在烈日下,井下那可怕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随着一声巨响,水流霎时冲进工作间,工友们全被冲走,只有他侥幸逃脱。

②此时,他一遍遍告诉自己:我还活着。

③归心似箭的他,赶紧往家走。老婆孩子父母亲人,这个时候他们还不一定伤心成什么样呢。路上,他听到有人大着嗓门议论:这次矿难死了的矿工家属运气好哇,政府逼着矿主给每家赔20万元呢!20万?他的身体一激灵。【每月挣的那点儿钱,一家老小勉强够活。老婆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自己哪像个顶家的男人呀!如果能得到这20万抚恤金,就可以过幸福日子了……可自己怎么就活下来了呢?】他平静了一下心情,快速跑回到出口处,那里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生命的迹象。现在并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他牙一咬,脚一跺,决定将错就错,隐姓埋名远走商飞,就让所有的人都当自己已经死了吧。

④这一“飞”就离家几千里,他这才知道活死人也没那么好当。因为身份不明,他只能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做一个最低级的打工者。什么苦干什么,每天的腰酸腿疼倒不是最难挨的,最怕的是路过街边的公用电话亭。因为每一次,他都想要冲进去,拨通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听听家里人的声音。有一次,他真的进去了,可是当他拿起听筒,听到“嘟——嘟——”的长鸣声,想到给家人带来幸福的那20万抚恤金,他又慢慢地放下听筒。每到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七彩的霓虹灯下点缀着喧嚣与繁华,路上常有幸福的情侣或者大人领着孩子在牵手漫步。这些每次都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让他无处可逃。他冒出了一定要想办法回家的念头。

⑤三年后,他终于攒够了钱做了整容手术,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踏进家门,他惊呆了!他发现家里依旧是他离开时的破败样子,妻子本不年轻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石刻般的皱纹,表情呆板而忧郁。他用儿时的疤痕向妻子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有在妻子眼中找到意料中的惊喜,相反看到的却是满面怒容。妻子声泪俱下:“你真傻呀,你知道你走后家里发生什么了吗?你以为我们稀罕那20万吗?我们不稀罕那20万,我们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⑥原来,听到他遇难的噩耗,老母先是几天不吃不喝,接着哭瞎了眼睛,最后含悲去世。老父急火攻心,病瘫在床。至于那20万的抚恤金,大部分都交了医院的治疗费。

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立时顿足捶胸,悔恨交加。他以为钱是万能的,但它并没有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带给他想要的幸福。

⑧他是真的糊涂啊,以为装死骗来20万就能带来幸福,哪里知道。父母妻儿就算守在一起过粗茶淡饭的日子,挨穷受苦,也只要他活着!穷,也不该自贬身价。因为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在爱你的人眼里,也是无价可估的!

⑨有价金钱,无价爱。生命的价值本不该如此,幸福的含义也让人深思。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2分)

矿难逃生,为骗抚恤金出走→          →得知真相,心中后悔莫及。
2.选文③段【  】内的句子描写了男人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男人当时的心情。(3分) 

                                                                             
3.选文④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请分析选文⑤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终于”的表达作用。(2分)

                                                                            
5.选文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6.请从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A.只要你活着    B.“幸福”的抚恤金

选择        理由是                                                 

 

1.矿难逃生,为骗抚恤金出走→ 流落异乡,饱受身心煎熬 → 整容回家,出乎意料遭妻责骂 →得知真相,心中后悔莫及 2.对家人的愧疚,对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得渴望,对自己还活着的遗憾。 3.景物描写。描写了都市繁华热闹的场面和人们幸福温馨的生活,反映出男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人的思念,为下文男人回家作铺垫。 4.两个“终于”能强调出男人挣钱的艰辛;离家在外时间的漫长;盼望回家的迫切(男人对亲人的思念);即将回家的欣喜。 5.不能删除,本段插叙了他出走后家里的悲惨状况,突出了金钱不能带来幸福这一中心,解开了上文设置的悬念。 6.A “只要你活着”是文中妻子表达内心强烈情感的一句话,以此为标题能表明亲情生活金钱这一主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抚恤金”是本文的叙述线索,以此为标题表明金钱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这一中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幸福。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如:两个“终于”能强调出男人挣钱的艰辛;离家在外时间的漫长;盼望回家的迫切;即将回家的欣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插叙情节的内容,明确插叙情节在文章中对情节叙述和人物刻画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做具体分析和回答。此处是插叙了他出走后家里的悲惨状况,突出了金钱不能带来幸福这一中心,解开了上文设置的悬念。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这里结合标题,谈法合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3分)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2分)                                                                         
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2分)           
4.纵观全文,找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分)                                         
5.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2分)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 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注:延:邀请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将欲弃之(          人所弃(      

非其            张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虽有千里能    ②张元怪,随犬出门

  B.①安求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

  C. 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②若而不收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4.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马说》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3分)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5分)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6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魁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目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我的概括: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专题(6分)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请根据以下要求答题。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2分)

 

(2)“爱鸟”专刊你准备拟订哪些栏目(请写出两个)(2分)

 

(3)听说学校附近的一些饭店最近推出了“油炸麻雀”、“红烧野鸡”等“特色菜”,你爸爸来学校看你时便想带你出去到这些饭店尝尝鲜,你该怎么婉拒你爸爸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