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一天都是成长的历程,每一件事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水花,在生活中,有师长的教诲 ...

每一天都是成长的历程,每一件事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水花,在生活中,有师长的教诲 ,有朋友的关爱,有儿时的欢乐,有校园的精彩……回首往事,这些都是记忆的珍宝。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岁月留痕 往事回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题记。 那是哪个残冬的余尾,我抱着各色的复习资料,翘着脚,捏着笔,对着面前的题苦苦思索。正是上课铃声,猛然抬头,却看到眼前有大片大片明媚的阳光,从窗外缓缓滑落,把讲台铺成金色的海洋。让我错觉地以为,春天,来了。 或许确乎是我的春天。初见如惊鸿,老师,看着你拿着笔记本走进这个阳光溢满的教室,看你在讲台上庄重地喊出上课,我心惊如雷般,在冬末听见这样响亮的声音,如同是春风拂满面那样,在岁月的水面上刻下粼粼的波纹。风吹去,全是金色的碎汞在罅隙里停留点点。你挽起袖子,手中的粉笔在青黛色的黑板上画下如蛾眉般的弧线,是我记忆中无法磨灭的轨迹。谁言数学的枯燥乏味,全在你鲜活的表演下生动起来。如同是大脑里那扇沉重的门的缝隙之中,一粒种子生出了新芽,让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三尺讲台是你舞蹈的天地,把每一点知识都诠释成古老荒凉的岁月。我如此惊讶数学也可以在人的生命力变得温柔天真,一如我做出一道题时,抬起头来看见你那鼓励的微笑。 那微笑也是你讲过抛物线的痕迹,微微上扬的嘴角,是生命里一道最深刻、最无法复制的痕迹,独一无二而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经历了这么多、这么多的岁月之后,在我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之后,在那个冬天终于过去之后的日子,我依然可以那么清清楚楚地记得你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和你讲过关于人生的道理。那么多的岁月如同迎面的长风穿过我的身体,在身后沉淀凝聚陈铺成一条长长望不到尽头的路,如同万千世界里唯一我留下的痕迹。 那痕迹在回忆之时甚至有着轻微的疼痛,弥漫在心田。如今我早已不再是当时那个为一道题争执得天翻地覆的丫头,早已经远离了你讲台前微微浮动在空气中的粉笔灰,然而老师呵,我要说的是,和您一起度过的时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便是岁月沿着生命的边缘缓缓行走,而留下的最深的一道痕呵。风乍起,吹得我记忆的海浮光跃金,层层迭起的波浪是岁月悄然停驻,无声退场后的一迹凹凸。我的手指抚摸过那道沟壑,便如同温习了与您一起过去的漫长岁月。 便又是一个春天。窗外依然是大片大片的阳光,青山依旧,桃花不减当年…… 【解析】 试题分析:“岁月留痕”是一个回忆往日生活的常规文题。这种题目还是以写记叙文为首选,不外乎叙述自己过去的一段生活,表达生活的感受。本题写作的关键在于选什么材料来写才能表现文题中“岁月”这个大的话题,而仅仅是对一两件事的简单回忆。所以要用以小写大的写法,选自己生活中能表现自己成长的事例,具体生动叙述,表达自己在“岁月”中成长的感悟。“岁月留痕”,留下是什么?是什么“痕迹”,当然是“成长”的痕迹,文章的立意落在这个点上则好。在具体的写法上,用议论或描写开头,比如春去春又回,由季节的更替引入对时光的流逝的感叹,引起回忆,再以生动的叙述写事例,最后以抒情的笔调结尾,不忘往日的美好,赞美生活。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篇短文,完成题。14分

植物缠绕方向之谜

①牵牛花、金银花等攀缘植物有一套非凡的本领,这就是能够依附支架,利用茎尖的"运动"不断向上爬攀。就拿牵牛花来说,它茎的顶端10-15厘米一段,由于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一致,能在空间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而且始终以一定的方向旋转着,并以此为半径,在一圆周内遇到依附物后,就会把依附物缠绕起来,攀向高处去争取阳光和雨露。

②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银花、菟丝花、鸡血藤等始终向右旋转,牵牛、扁豆、马兜铃、山药等则向左旋转缠绕向上,而何首乌却是"随心所欲"地转头,有时左旋,有时右旋。

③那么,这些缠绕茎植物为什么会有固定的缠绕方向呢?

④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植物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是它们各自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远在亿万年以前,有两种攀缘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大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则向左旋转。经过漫长的适应、进化过程,它们便退步形成了各自旋转缠绕的固定的方向。以后,它们虽被移植到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其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被遗传下来而固定不变。而起源于赤道附近的单缘植物,由于太阳当空,它们就不需要随太阳转动,因而其缠绕方向没有固定,可随意旋转缠绕。

⑤分清作物的左旋、右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若错把左旋植物以右旋方式缠绕在支架上,则很快就会自行脱落;若绕的方向与其习性相同,则会缠得更紧,顺利向上攀缘,生长发育良好。
1.这篇文章是按照                 顺序来进行说明的。2分
2.第②段说明的中心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            3分
3.第④段中加线的"本能"具体指的是什么?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银花、菟丝花、 “大多数”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杨子的《两代人的矛盾》一文,完成题。11分

①“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②其实,在这“两代人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年青人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③在“两代人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未能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④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

⑤父母可能有许多错误,孩子也可能有许多错误。但是,一个孩子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要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父母,在孩子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也应当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追不上属于孩子的时代。

⑥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成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
1.概括选文的论述思路。3
2.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3.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生活中如果你与父母发生矛盾,你打算怎样化解矛盾?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篇短文,完成题。(17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先生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可以素琴              (2)无丝竹之          

(3)为号焉              (4)置酒而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两段文字中都表现了作者的品质,甲段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乙段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2分)
4.乙文通过对五柳先生好读书、                  等三大志趣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4分)(每空限填三个字)
5.两篇课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你又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态度的?(3分)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5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描述。(2分)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进,鼻子外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屠户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的好!”

(1)这段文字所写的故事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分)

(2)请从这段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