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丢掉拐杖自己走路。

B.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C.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逐步消退。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我对这部电视剧很熟悉”;C中语义重复,应删去“日益”或“逐步”;D中应是有歧义,不明确。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融风暴一旦席卷全球,全球各行业都将遭受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

B.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C.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希望工程,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D.面对今年春天扑朔迷离的天气,老百姓们无所适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漂泊是“行遍天涯千万里”的豪情,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失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抉( )择,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欲念,是一个遥远而又清晰的梦!有漂泊,就会有乡愁。乡愁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狂放,                  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chóuchàng(     ),是“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的消魂,是长亭更短亭,一程又一程牵引出来的忧伤,是一个不松不紧的结!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chòuchàng                             _____择

(2)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将它改正:   字改为    。(1分)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划虚线处仿写一个句子。(2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或诗题。(11分)

⑴树德务滋,                           。(《尚书•泰誓下》)

                ____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⑸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 。(晏殊《浣溪沙》)

                 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⑺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 。(李白《行路难》)

⑻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⑼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月可以抒发豪情:“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月还可以寄托思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家贾平凹在德国上厕所时发现了一件怪事:明明两边各有蹲位,左边排着十个人,右边却一人没有。他纳闷地问翻译。翻译说:“德国规定,右边留给老弱病残孕。”贾平凹说:“一般人不能用?”她说:“只有十分内急时才可以。”贾平凹说:“这内急的事谁知道,怕不好界定吧?”她平静地说:“不需要别人界定,自己的心知道。”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②不套作,不抄袭,不能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朱自清的《儿女》一文,完成题。(20分)

①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着父亲,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不行的。可惜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和普通的父亲一样。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辩解——象抚摸着旧创痕一样,我的心酸溜溜的

②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

③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

④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的,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的磨折,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有删改)

【注】①圣陶:指著名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酸溜溜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⑴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后面问题。(6分)

【链接】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本文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作者这样设计各自有何用意?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我的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