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50分)按要求作文。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文中勿出现...

50分)按要求作文。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文中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略 【解析】 【审题指导】 文题是一篇命题作文,写好命题作文,应注意以下亮点: 1.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审题关键在审上。首先,要读题,认真完整地一字不漏的把题目读完,然后要品,要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题目有什么要求弄清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重点。总之,审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快速、准确。 2.确定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学生要认真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旨。 3.选材 要写好作文,选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确定所写文章的主旨后,要精心选材,所选材料应该新颖、真实、典型,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4.构思 一篇文章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巧妙构思,合理布局。根据自己所选材料的需要,巧妙地安排好线索、顺序,妥善安排好结构,合理安排好文章的先后和详略,从而写出来的文章给人以新奇美妙、赏心悦目之感。 5.语言 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对语言要精心锤炼,语言表达可清新亮丽、或俏皮幽默、或古朴典雅,总之,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各种修辞方法、长短句,可巧妙安排,综合运用,尽显自己的文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

根据要求完成1-13题。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本学期,班级开展了主题为“亲近成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拟定一个选题。(2分)

2.下面三则材料是小组同学在某家长论坛摘录的讨论留言,请你写出讨论所围绕的话题。(4分)

【材料一】小山妈妈:我儿子昨天对我说:“‘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现在这样的事越来越多了,让我们家长很头痛啊。

【材料二】小红爸爸:在我们的生活中,乱改成语、同音词借用、谐音词滥用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广告语中对成语的胡乱改编,使人们对成语的认识变得模糊、混乱,尤其是对尚未了解这些成语的小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材料三】王老师: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那天,我对一个学生说:“你作文中的‘咳不容缓’写错了,应该是‘刻不容缓’。”结果,学生回答我说:“老师,我这是活用成语。现在电视广告词中不是常有‘牙口无炎’、‘无鞋可及’、‘随心所浴’吗?”电视广告对孩子们的误导实在是太严重了啊!

3.你们小组的平平是个“成语谜”,积累了许多的成语和成语故事,但是他的胆子小,总不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演成语,猜成语”活动环节,你想鼓励平平参加到小组活动中来,于是对他说:“____________。”听了你的话,平平笑着说:“好,你来演,我来猜!”(2分)

 

查看答案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宪成1-4题。

㈠大树之歌

冬末时,我们去北海岸拜访一位爸爸的老朋友。他的年龄比阿公和爸爸的年纪加起来都还大。至于到底有多大?我也算不出来,也不想猜了。反正,他看起来还是很强壮,很能生长的样子。他住的地方,靠近金山一条小河的河口边。他是看着金山乡长大的一棵大树。

什么样的树呢?它是一棵雀榕。雀榕的枝干通常长有许多肉红色的浆果,平地的鸟群最爱集聚那儿,所以它应该也有许多鸟朋友。河口附近还有许多雀榕,树龄都和这一棵差不多。感觉上这个河口应该是一个大树群生的地点,就像象群集聚的泥沼地一般的情景。

这棵基部足足可让四人拥抱的大树,叶子已经落得一乾二净,只剩肥胖的躯干和枯枝伸向清冷的天空。以前爸爸去金山赏鸟,都会顺路去探望它。有一次,我在它身上粗略统计了一下,还有十来种草木寄宿在它身上,像常见的酢浆草、鼠曲草、黄鹌菜、马齿苋等,都会发现。但附近的人并非很善待它,他们在它的身上缠绕了电线,还挂鱼网铺晒,树干间的树洞里也堆积着废弃的空罐头和保特瓶。我们仔细探视这位老朋友,它的枯枝已有一些红色的嫩芽,准备挣出天空了。下个月再来,想必已蓊郁成一片树海!

它的旁边还有一位垂倒的伙伴,大概是枯死一段时候了,又有新的小雀榕自枯树里长出椭圆、浅黄的优雅嫩叶,象征着新生命的孳生不息。

我们把树洞清理了一下,偷偷地把鱼网拉下来。然后,离去之前,向树身行礼、祈祷。不知下一回再来看他是什么时候?也许,那时你已长大到能爬上他的树肩,站在他的肩膀,看到湛蓝的海洋。

㈡大树之死

每年春天,我都会如约前往金山,拜访那棵大树。一棵可能在荷兰时代就出现的雀榕。

去年孩子上国中时,我也带他去。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固定去探望它。有一回,我还带了一群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前往。他们兴奋地手牵手围绕,结果要六个人才能够将它圈起来。

就不知今年春天,它会是什么样的形容,愈接近它时,我总是按耐不住,抱持一种复杂的期待心情。但谁会料到,当我抵达渔村,如常转弯,探头进去时,赫然发现,老树不见了。原本矗立着大树的地方,只剩下空旷的水泥地,一口深井,以及曾经陪伴它的红砖屋。

怎么会这样呢?我吃惊地倒抽了一口冷气。再趋前一看,老树竟然只剩下残根,整棵树都不见了。残留的树根已经腐朽和些许泥土搅拌在一块,村人似乎认为是肥沃的土壤,利用为菜畦,种满了红凤菜。

我再回顾四周,旁边一棵连皮掉落的巨大树干正躺在草地里,树上还残留者一些丢弃的垃圾。那不就是大树吗?

我走过去检视,兀自站着,低回了好一阵,还是不肯相信这个事实。一棵大树往往都拥有上百岁的生命,更何况是雀榕,经常被视为重要的老树,被村人所膜拜,或者被列为保育的树种。哪有这 巧,这棵蓊郁的大树就这样突然辞世,毫无预警。

挨着旁边狭窄巷弄的住家探询,结果遇见了一位老婆婆,无所事事地蹲在门口。她告诉我,老树是自己老死掉的。她还指着旁边的公园说,以前附近也有一棵,也是莫名其妙地死去。

我再回到大树伫立过的位置,仔细看周遭。除了有些变成腐木,还残留的一小段树根,透露了,它在死前,显然被虫蛀蚀得相当厉害。同时,因为被水泥地面包围着,搞不好也是它提早结束生命的原因。水泥是前几年才铺的,我愈看愈生气,直想把大树的死亡归罪到这个原因,因为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原因。

以后孩子们问到大树时,我将如何回答,是要老实地告诉他们现况吗?大树死亡了,要如何教育孩子比较好呢?回家的路上,我有些茫然,更有着几许失落,但也很感谢大树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让我每回去金山都有机会去探望,和它结交为永远的朋友。

(文/刘克襄,出于命题需要,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保持瓶,一种饮料瓶。

1.读《大树之死》,根据提示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6分)

期待——吃惊——(   )——生气——(   )——(   )——感谢

2.结合加点的词语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我们仔细探视这位老朋友,它的枯枝已有一些红色的嫩芽,准备出天空了。

3.为什么作者有时称呼大树为“他”,有时又称呼为“它”?(4分)

4.两篇文本分别以《大树之歌》和《大树之死》为题,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4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10分,每空2分)

①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其中“比邻”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查看答案

14分)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世说新语》三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   拟:相比。

B.与诸小儿游   尝:曾经。

C.母问其    故:原因。  

D.母甚    异:惊异。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殷夫人自成

A.子将安     B.于宋君

C.得一人使   D.西蜀去南海

3.下列是对三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评价,其中,三人都符合的一项是

A.想象貼切   B.善于推理   C.聪明伶俐   D.富有孝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