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7分)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7分)

《战国策》主要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    (变本加厉/费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  ②  (风云变幻/变幻无穷), 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zài)     (shuō)      于辞令(zhǎnɡ

B.记(zài)     (shuì)      于辞令(chánɡ)

C.记(zǎi)     (shuì)      于辞令(chánɡ)

D.记(zǎi)     游(shuō)      于辞令(zhǎnɡ

2.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满分5 manfen5.com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满分5 manfen5.com”,再写“满分5 manfen5.com”。

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满分5 manfen5.com”,再写“满分5 manfen5.com”。

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满分5 manfen5.com”,再写“满分5 manfen5.com”。

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满分5 manfen5.com”,再写“满分5 manfen5.com”。

3.根据内容,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变本加厉     ②风云变幻

B.①费尽心思     ②变幻无穷

C.①变本加厉     ②变幻无穷

D.①费尽心思     ②风云变幻

 

1.C 2.C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为基础题,注意多音字及形似字的拼音,选C:3分;选B:2分;选D:1分;选A:0分。像A中的全错,B中错一个,D中错两个,只有C全对。 2.此题为基础题,考查多音字的书写。选C:2分;选A/D:1分;选B:0分。像A说错一处;B的说法全错 ;D的说法,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只有C全对。 3. 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形容时代是恰当的。故选D。 考点:识字写字 读音 书写 间架结构 判断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是否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问题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4、字数不少与600字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一)故宫为什么是红色和黄色的

①故宫是何其的壮观,远远地望过去,金色的顶子,朱红的城墙,红黄相衬对立,层峦叠起间彰显着难以言明的皇家气派。身处其中,除了感受到鲜明的色彩冲击外,还能在不经意间体会出庄严和凝重。了解现代美术的人都知道,红色与黄色这两种色彩的组合是非常经典的搭配,难道修建故宫的人在几百年前就认同这样的色彩审美了?

紫禁城的建造是非常讲究的,布局、造型……每一处细节都是蕴涵着“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理念的媒介,即使是颜色也不会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颜色对于皇权,更加的至关重要。

紫禁城里到处漫飘的都是红、黄两色,偌大的紫禁城,色彩是比较单一的。之所以选择这两种颜色,主要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据考古学家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就开始用红色的事物来装饰洞穴。据文献资料记载,周代以后的宫殿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红色了。紫禁城承袭了以往宫殿的色彩美学,所以才使用了大量的红色。至于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地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宜成了为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

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阴五行学说也对红、黄色彩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明清两代修建紫禁城时,延续以往的传统,殿阁楼宇大都采用红墙黄瓦,色彩强烈耀眼,对比细腻突出,以达到金碧辉煌、和谐悦目的效果,形成气象宏伟而肃穆的整体,既表现了皇家的富丽堂皇,又反映了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天子至尊”。

但是,紫禁城里不是只有黄色的房顶,由于有些建筑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规格上要低一个阶别,因此,有少数建筑用的是绿瓦或黑瓦。例如,南三所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故采用红墙绿瓦。论殿原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根据五行之说,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象征温和的春天,方位为东,故用绿色琉璃瓦。庆时改做皇帝召见翰林学士、举行经筵讲学典礼的地方,所以屋顶也改用黄色。文渊阁是藏书楼,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黑色代表水的颜色,意在镇火,故为克水患,墙用青绿冷色,瓦用绿剪边黑琉璃。神武门内东西两侧原是章京护军值班所在,位北方属水,所以也用黑瓦。

封建社会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在建筑物的色彩上也要体现出来,按照规定,颜色的等级自上到下依次为黄、绿、青、蓝、黑、灰,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北京城里的房子的色彩要按照级别适用,例如,紫禁城用金、黄、赤色调,公卿大员家的屋顶用绿瓦,百姓居住的民舍只能用黑、灰、白作为墙面及屋顶的色调。在北京城灰暗色调的映衬下,紫禁城的红墙绿瓦得到极大程度的突现,气势恢弘,而强烈的颜色对比也成了“至上皇权”的最佳展现。

(节选自《图说故宫六百年》2011年2月18日)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在传统文化里,红色和黄色分别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4分)

3.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从这句来看,作者在介绍红、黄含义的时候,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3分)

4.第⑥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三马而三后(       ) ②术未也(      )

③先则恐逮臣(      )  ④诱道争远(      )

2.翻译 (6分)

①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4分)

 

查看答案

(8分,每小题2分)完成(14)题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矣/众妙毕

B.南潇湘/初

C.暮冥冥/不宜妄自菲

D.而长烟一空/一食尽粟一石

2.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 属余作文以记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下面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

A、微斯人, 吾谁与归?

没有真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天气晴朗,黄昏天气阴沉,气象变化万千。

C、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虽然如此,那么(洞庭湖)想背面通向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湘的尽头。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不同吧。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