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共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1分)
(3)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 , ”的诗句,借用典故,表达了他希望能够获得朝廷重用的意愿。(2分)
(4)“十一”期间,莉莉随父母去甘肃、青海等地游览。浩瀚的沙漠,澄碧的湖泊,壮美的自然景观,让从小就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莉莉感到十分新奇。若选用一句古诗词作为她此行风光摄影集的标题,这句古诗词可以是: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6分)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古代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阳,秋天祭拜月亮。人们不但在生活中崇拜月亮,在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地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等,引来人们的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 ,于是以月寄情,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耐人寻味。
1.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
B.“圆”的事物特别让人向往
C.因为月亮的美丽,令人亲近
D.只有美丽的月亮,令人亲近
2.结合文段内容,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月亮在夜空中活泼灵动的姿态。
B.表明月亮在古代人心目中如神明一般的地位。
C.写出月亮清和、明亮、素雅的特点。
D.表明月亮有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的特性。
3.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上初三的小明带着自制的月饼,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爷爷家过中秋。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我的乖孙儿来了,又长高了。”在这个场合下,小明该说什么呢?下列回答最恰当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爷爷好。才几天不见啊,我哪能长那么快,您一定是老眼昏花了。
B.爷爷,我在家量过,没长个儿。这是我做的月饼,您快来尝尝吧。
C.妈妈,听到爷爷的话了吗?回家赶紧给我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D.那太好了。爷爷您想我了吧?这是送给您的月饼,是我亲手做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7分)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 ① (变本加厉/费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达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 ② (风云变幻/变幻无穷), 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载(zài) 游说(shuō) 长于辞令(zhǎnɡ)
B.记载(zài) 游说(shuì) 长于辞令(chánɡ)
C.记载(zǎi) 游说(shuì) 长于辞令(chánɡ)
D.记载(zǎi) 游说(shuō) 长于辞令(zhǎnɡ)
2.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3.根据内容,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变本加厉 ②风云变幻
B.①费尽心思 ②变幻无穷
C.①变本加厉 ②变幻无穷
D.①费尽心思 ②风云变幻
作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问题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4、字数不少与600字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一)故宫为什么是红色和黄色的
①故宫是何其的壮观,远远地望过去,金色的顶子,朱红的城墙,红黄相衬对立,层峦叠起间彰显着难以言明的皇家气派。身处其中,除了感受到鲜明的色彩冲击外,还能在不经意间体会出庄严和凝重。了解现代美术的人都知道,红色与黄色这两种色彩的组合是非常经典的搭配,难道修建故宫的人在几百年前就认同这样的色彩审美了?
② 紫禁城的建造是非常讲究的,布局、造型……每一处细节都是蕴涵着“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理念的媒介,即使是颜色也不会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颜色对于皇权,更加的至关重要。
③ 紫禁城里到处漫飘的都是红、黄两色,偌大的紫禁城,色彩是比较单一的。之所以选择这两种颜色,主要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据考古学家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就开始用红色的事物来装饰洞穴。据文献资料记载,周代以后的宫殿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红色了。紫禁城承袭了以往宫殿的色彩美学,所以才使用了大量的红色。至于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地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宜成了为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
④ 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阴五行学说也对红、黄色彩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⑤ 明清两代修建紫禁城时,延续以往的传统,殿阁楼宇大都采用红墙黄瓦,色彩强烈耀眼,对比细腻突出,以达到金碧辉煌、和谐悦目的效果,形成气象宏伟而肃穆的整体,既表现了皇家的富丽堂皇,又反映了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天子至尊”。
⑥ 但是,紫禁城里不是只有黄色的房顶,由于有些建筑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规格上要低一个阶别,因此,有少数建筑用的是绿瓦或黑瓦。例如,南三所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故采用红墙绿瓦。论殿原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根据五行之说,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象征温和的春天,方位为东,故用绿色琉璃瓦。庆时改做皇帝召见翰林学士、举行经筵讲学典礼的地方,所以屋顶也改用黄色。文渊阁是藏书楼,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黑色代表水的颜色,意在镇火,故为克水患,墙用青绿冷色,瓦用绿剪边黑琉璃。神武门内东西两侧原是章京护军值班所在,位北方属水,所以也用黑瓦。
⑦ 封建社会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在建筑物的色彩上也要体现出来,按照规定,颜色的等级自上到下依次为黄、绿、青、蓝、黑、灰,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北京城里的房子的色彩要按照级别适用,例如,紫禁城用金、黄、赤色调,公卿大员家的屋顶用绿瓦,百姓居住的民舍只能用黑、灰、白作为墙面及屋顶的色调。在北京城灰暗色调的映衬下,紫禁城的红墙绿瓦得到极大程度的突现,气势恢弘,而强烈的颜色对比也成了“至上皇权”的最佳展现。
(节选自《图说故宫六百年》2011年2月18日)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在传统文化里,红色和黄色分别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4分)
3.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从这句来看,作者在介绍红、黄含义的时候,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3分)
4.第⑥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