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_______

如外人________

③便还家_________

病终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渔人甚异,复前行     缘溪行,忘路远近

B. 不足外人道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之。

C. 处处               寻向所

D. 既出,得船           太守即遣人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鲜艳美丽 ②都 ③通“邀”,邀请 ④不久 2.D 3.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 1.回答此题,注意第①题中的“鲜美”为古今异义; ②题中的“悉”为固定的文言用法;第③题中“要”为通假字,通“邀” ;第④题“寻” 为古今异义可。 2.回答此题,注意A中的“之”为分别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 B中的“为”分别为“对,向”和“雕刻”; C中“志”分别为动词和名词 ;D 中“其” 都是代词。 3.翻译此句,注意几个词语的古今异义,“妻子”为“妻子儿女”, “绝境”为“ 与世隔绝的地方”,“外人”为“外面的人”,“间隔”为“断绝了往来”;“无论”为“不要说,更不必说”。 4.回答此题,应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并结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设酒杀鸡作食”“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分点作答。 考点: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翻译文言语句 文意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

(中新网9月30日)今天是国家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正值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开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0位小号手吹响专门创作的烈士纪念日号角。这号声起初深沉悠长,继而高亢激越。与往年10月1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不同,吹响号角是一个新增加的重要环节,表达对烈士的哀思。

 

 

 

 

 

 

 

 

 

 

 

 

 

 

 

 

 

 

 

 

 

 

 

 

 

 

 

 

 

 

 

 

 

查看答案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2分)

“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5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③《陋室铭》中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④《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是:                            

《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查看答案

(新华社长江前线2月2日22时电)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⑷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⑸至发电时止,该路35路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⑹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⑺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⑻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⑼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⑽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对本文导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                  B.第(1)(2)句

C.第(1)(2)(3)句        D.第(1)(2)(3)(4)句

2.对“(不含)”一词所体现的新闻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明白    B.解释说明     C分析深刻      D.实事求是

3.对本段中的议论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4.文中空缺处填写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击败 占据  管制  封闭  隔断   B. 击退  攻占  管制  封闭  阻断

C.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D. 击垮  攻克  控制  封锁  斩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