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19分) (一)(9分) ①【A】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

现代文阅读(19分)

(一)(9分)

①【A】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④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⑤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⑥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句和【B】句都是景物描写,轻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加点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2.【A】句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还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为下文老头子的复仇作铺垫。【B】句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3.这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4.大菱挂了花,老头子很内疚,让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时也向她们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表现了老头子过分自尊的性格。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好此题必须认真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结合记叙的要素——人(老头子)+事件(惩罚鬼子,替女孩报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景物描写是指自然环境描写,“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非常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但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而且表现了战胜鬼子后老英雄的喜悦心情。 3.回答此题,应该从文章中摘录相关信息,文章开始,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再后来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后来却是“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可以看出老头子的胸有成竹,机智勇敢。从这些细节中摘录相关信息作答。 4.回答此题,应该从文章中摘录相关信息,“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我没脸见人”,这些描写写出了他的老头子过于自信自尊导致大菱受伤,老头子觉得没脸见人,所以他决定报复鬼子挽回面子。 考点:记叙文阅读 梳理情节 表现手法 文意把握 分析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_______

如外人________

③便还家_________

病终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渔人甚异,复前行     缘溪行,忘路远近

B. 不足外人道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之。

C. 处处               寻向所

D. 既出,得船           太守即遣人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

(中新网9月30日)今天是国家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正值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开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0位小号手吹响专门创作的烈士纪念日号角。这号声起初深沉悠长,继而高亢激越。与往年10月1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不同,吹响号角是一个新增加的重要环节,表达对烈士的哀思。

 

 

 

 

 

 

 

 

 

 

 

 

 

 

 

 

 

 

 

 

 

 

 

 

 

 

 

 

 

 

 

 

 

查看答案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2分)

“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5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③《陋室铭》中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④《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是:                            

《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