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4分)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

(4分)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1.文章第①自然段中说 “凡事都有两重性”,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的二重性体现在哪里?(2分)

答:

2.②自然段划线句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1.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虑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好处。 2.掌握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文意理解 说明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4分)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第一句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答:

(2)末句中“铿然”一词在内容表达上有何作用?(2分)

答:

 

查看答案

(12分)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弃市一种刑罚。

1.下列加点的“以”与“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固怪之矣                            B.属予作文记之

C.可一战                              D.皆美于徐公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御史中丞。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太子数手为之请罪 书:             罔不肃然    罔不

望滋甚                         ④忿之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2分)

答:

(2)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2分)

答:

 

查看答案

下面对中西方戏剧区别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昧。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A.西方戏剧重在求真,而中国戏剧则远离真实人生。

B.西方戏剧与真实人生不隔,中国戏剧抽离现实重在神韵。

C.西方戏剧的长处在于写实,中国戏剧的长处在于写意。

D.西方戏剧不太讲究意境,中国戏剧则非常强调意境。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        的活的史书。

(2)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       

(3)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有欣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      的问题呢?

A. 触手可及   水到渠成    眼花缭乱

B. 唾手可得   水到渠成     眼花缭乱

C. 触手可及   一以贯之    目不暇接

D. 唾手可得   一以贯之    目不暇接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A.故:所以。                            B.劳:使……劳累。

C.所以:……的原因。                    D.曾:同“增”,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