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4分)
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 、 、的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2)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3)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A.无悔 B.充实 C.持久
仿写句子,要求仿写的内容出自九年级上册课文。(2分)
例句:在《沁园春·雪》中,我领略到了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北国美景,感受到了伟人的豪迈胸怀和伟大抱负。
在《傅雷家书两则》中,我体味到了家书中真挚的父爱、殷殷的祝福,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舐犊情深。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一阵xīxīsū sū( )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端端正正摆在面前。
(2)这是ruì zhì( )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3)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fú yè( )你。
(4)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chóu mì( ),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下面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文采藻饰 故弄玄虚 绾了头发 好高骛远
B. 蓑衣斗笠 佝偻承蜩 刻骨铭心 不求甚解
C. 撅断树枝 美仑美奂 根深蒂固 巨星陨落
D. 咬文嚼字 润如油膏 弥留之际 涕泗横流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以“不再为难”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为难”是什么?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伏在岩石上下不来上不去的困窘;是《羚羊木雕》中“我”处在父母和万芳之间的尴尬;是《我的母亲》中“母亲”摆平家事时的棘手;是《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站在亲叔叔面前不敢相认的痛苦……人人有过为难的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你可站在事外写别人,也可置身事中写自己,就从有话可说的地方写起吧!
2.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
(2)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4)书写工整、认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阅读《读书关乎心灵》,完成1—5题(12分)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1.作者为何对好友读成功学著作少有赞赏之意?(3分)
2.作者认为好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好书的作用?(3分)
4.作者认为成功的含义和条件各是什么?(2分)
5.每年高考前夕,有的地方的高三考生,把课本和资料从楼上抛向天空,名日:“释放压力”。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