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孤独之旅》(节选),完成1—6题。(18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孤独之旅》(节选),完成1—6题。(18分)

孤独之旅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2)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3)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4)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5)“我要回家……”

(6)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7)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8)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

(9)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10)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11)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12)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13)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14)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

(15)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16)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17)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18)杜小康感觉到他到他已经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9)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20)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21)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22)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23)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2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25)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26)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1.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0)段画横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0)段写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羽绒气味,“他哭了起来”,而第(22)段写他“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这是为什么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品读、赏析下面句子。(4分)

①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如果把加点部分改成“爸,鸭小蛋了。”与原文比较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划波浪线部分很耐人寻味,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写杜小康把第一颗鸭蛋交给父亲后坐在船上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给你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经受孤独的考验和一场暴风雨的磨难,他成长了,坚强了,成功了。 2.环境描写 描写暴风雨来势之猛烈,烘托了杜小康和父亲抢救鸭群之艰难。 3.20.小康闻到一股鸭羽绒气味,“他哭了起来”,是因为他们父子俩终于战胜了暴风雨,终于保住了苦心经营起来的鸭群,还有鸭对他的亲近,这些都使他感动;(2分)而经历孤独和暴风雨的磨砺后,“他长大了”“坚强起来了”,所以当再次想起母亲和伙伴们时,他没有哭。 4.①原文更能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小康发现第一颗鸭蛋时惊喜的情状;如改为“爸,鸭下蛋了。”就太平淡无味了。 ②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连用了几个“滴”让读者想到了小康随父放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都用这鲜血划上了一个鲜红的句号,鸭们长成了,小康长大了,父亲的计划成功了。小康的血滴在父亲的脚印里,更滴在父亲的心里,让他父亲心疼不已,是小康用血的代价保住了这些鸭。(或多么不容易的生活,多么坚强的孩子,他的血滴在他人生之初饱受历练的路上,也滴在父辈艰难的人生路上,滴在了他为之付出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上,这是他成长的印证。 5.示例:他感到有生以来无比的幸福。这一群鸭就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他也想家,想把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告诉给母亲,告诉给油麻地的小朋友们,但是他怎么能撇下这一群鸭呢? 6.示例:杜小康在经受精神孤独和自然暴风雨后长大了、坚强了。每个人的生活都难免有挫折,我们面对挫折或身处逆境时要选择坚强,只有勇敢地战胜困难,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或孤独与否是相对的,人必须经受锻炼,生活本身构成了人生的内容,在生活中人是多变的,变化中你最怕的东西,也许会成为你的最爱,生命在逆境中才会闪光。) 【解析】 试题分析: 1.回答此题要通读全文可知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经受磨难”是因为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逐渐成熟和变得坚强是因为他经受孤独的考验和一场暴风雨的磨难。 2.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分析可以看出典型的环境描写。杜小康与父亲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环境描写在这起到了一个烘托的作用。 3.①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②“他没有哭”结合文章的下文可以看出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4.①把“蛋”放在前面,很形象的写出了杜小康的惊喜。如果换成“爸,鸭小蛋了。”,惊喜的情状则不复存在。②几个“滴”的运用可以看出这是一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感知人物的命运,几个“滴”的连用形象的写出了小康在饱受历练的路上成长的过程。 5.回答此题结合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在经受了这么多少磨难后,有了自己的收获,肯定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变得坚强的他觉得已经离不开这些和他一起经受磨难、朝夕相处的鸭子了。 6. 考点:小说阅读 文意把握 描写的作用 赏析句子 续写 作品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从《出师表》《隆中对》节选的甲乙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8  (17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       )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1分)

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1分)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答:

5.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1分)

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1分)

答:

7.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2分)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8.根据甲乙两段文字,描述一下,在你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查看答案

文言诗文阅读。(20分)

(一)品读下面的词作,完成赏析批注。(3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细细品读,全词表达主旨句的词句是                                 (1分)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的怀念,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有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2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③《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多用典故,请任意写出一处使用典故的词句: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月夜》)

⑤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鲁迅《故乡》)

⑥雨的诉说: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                                                           。(在横线上写出两句有关雨的诗句)

 

查看答案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                      ,数学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2分)

 

查看答案

学校文学社在九年级组织了“读《水浒》,话英雄”的活动,请你从小说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任选两个,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人物除外,写出姓名及两个相关故事。(4分)

英雄姓名——                相关故事——

英雄姓名——                相关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