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

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

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2分)

2.(2分)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

3.(4分)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

4.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

5.2分)文章末段的“一句话”指的是:

6.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1.一个女孩得到好心伯伯的资助后谢绝音乐人高晓松的资助。 2.经济上的困难 3.语言 行动 诚实善良,自强自立或自尊 4.“不假思索”是用不着想的意思,在文中形容女孩放弃第二笔资助态度的坚决果断,表现了女孩的为人诚实。 5.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6.示例:精神上的贫困。如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经不起考验,一蹶不振,推卸责任。因此,我们应像女孩那样,勇于承担责任,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关键词:责任,自强自立 【解析】 试题分析: 1.回答此题要在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去提取相关信息。主要从人物和事件两个方面分析,做到文从字顺即可。熟读文章后可知主要人物为:小女孩、高晓松。严格按要求不超过规定字数。 2.回答此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可知“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经济上的困难”。 3.回答此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女孩的句子进行分析,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女孩的“诚实善良”,自强自立。 4.回答此题先从词语本身的意思去理解“不假思索”,然后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女孩在接受了别人的资助后,不假思索的放弃了高晓松的资助。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女孩放弃第二笔资助的坚决果断,表现了女孩的为人诚实善良。 5.回答此题应从文章末尾去提取相关信息,由此可知文章末段的“一句话”就是主人公说出自己想法的那句话“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6. 考点:记叙文阅读 文意把握 主旨把握 词语分析 作品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9分)

种子的生存策略

①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植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高效地利用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周围环境资源,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②从形态上来说,种子可以简单地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巨籽棕的种子。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籽棕种子有17.6公斤重,堪称“世界之最”。然而,世界上还有微若尘埃的种子。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1盎司=28.3495231克)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③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④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例如壳斗科栎树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小种子则像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⑤当种子陷入困境时,它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大种子在依靠动物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取食的危险,但是它们凭借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迅速萌发、发出幼苗。它们的幼苗可以在土地相对贫瘠或较为荫蔽的森林环境里生长,被动物取食后,也有较好的恢复能力。此外,大种子也相对更耐干旱。与大种子相比,更多的小种子则采取休眠的方法度过困境。有时候,环境太干燥了,不适宜生长,它们便选择休眠。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它们一旦醒来,便立刻长出芽来。

⑥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各式各样的种子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演着一支又一支精彩的生命之舞,永不停息。(选自《大自然》有删改)

1.文章从                                               三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的生存策略。(3分)

2.分析下列两个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及作用。(2分)

(1)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

装备精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前赴后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4.文章第⑤段中划线词语“或许”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2分)

①至于夏水陵(              绝巘多生怪柏              

属引凄异     (           )    ④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文中写景动静结合、张弛相间,可称妙笔生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2分)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2分)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4分)

赏析《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2分)

 

查看答案

 

 

 

 

 

 

 

查看答案

古诗文背诵默写(共8分,每空一分,有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

①杜甫在《春望》中点明长期战火,忧国思乡的句子是:“                       。”

②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陆游在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风雨交加的深夜,睡梦中仍在战场激烈拼杀的诗句是“                                        。”

④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