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爬树的男孩(11分) 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在夜深...

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爬树的男孩(11分)

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

⑴拉瓦利用        

⑵安德烈利用        

2.品读划线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⑵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3分)

 

1.(2分)⑴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 ⑵示例:安德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每小题1分,理解合理即可 2.(4分)⑴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每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每处1分,答对两处即可) 3.(2分)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根据揣摩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4.(3分)分三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分。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二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2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3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好此题必须认真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结合记叙的要素——人(拉瓦和安德烈)+事件(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和搜集情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⑴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可从“也没”“才”词语来品析句子。⑵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回答此题,应从文章中去摘录相关信息。文章开始,从安德烈的话“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再后来直接点明 “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从这些细节中摘录相关信息作答。 3.回答此题,可从拉瓦和安德烈相互依附的关系出发,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接下来的“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等信息出发,把握拉瓦内疚的心理,展开联想和想象,文从字顺地表达。 4.“猴面包树”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小说,很容易想到是文章的线索。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是连接拉瓦和安德烈的情感纽带,记录了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不难看出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 考点:小说阅读 梳理情节 赏析句子 文意把握 作品感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命急宣(有时)            (寻找)病终

B.(只)如银线                 未复有能(欣赏)其奇者

C.仍(可怜)故乡水             湖中焉得(还)有此人

D.湖中人鸟声俱(消失)         寻向所(做标记)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从3小题中任选2题作答)(4分)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上的人物形象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语段选自小说           ,“他”是作者           真实生活的写照。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谁呢,有那么冷?

语段中的“他”是           (名字)。作者写此文表达对“他”           的感情。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语段中描写的“他”是           ,“他”的最大的梦想是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林空鹿饮溪。

《归园田居》中                      。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请写出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文名句: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在八年级的课文中,我感受到了“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yě      了自己的情操:鲁迅先生在文字中qǐ     愿仁厚黑暗的地母永安阿长的魂灵,朱自清先生在文字中回忆suǒ     屑往事怀念父亲的背影,杨绛先生在文字中表达对老王的愧zuò     之情……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40分)

文题一: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②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文题二:一泓山泉对岩缝中渗出的小水珠说:“常言道,滴水穿石,你也能把下面的岩石穿个洞的。”小水珠吃惊不已:“凭我,那怎么可能呢?”一株老树听到它们的对话,慈爱地对小水珠说:“孩子,别担心,你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滴下去就行了。”小水珠将信将疑地说:“真的这样简单?那我就试一试!”

小水珠很轻松地滴着。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惊异地发现,岩石上多了一个洞。

要求:(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2)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