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光明的新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光明的新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呵,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然无光的。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健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丁东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辉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文题“光明的心曲”的含义。(2分)

2.这篇文章的线索是“眼睛”还是“歌声”?为什么?(2分)

3.在作者的笔下,盲姑娘的形象美在哪里?(3分)

4.文中写母亲的作用是什么?(2分)

5.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试举例说明。(4分)

6.文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什么色调?试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1.指的是盲姑娘用歌声来表达她对光明与希望的热恋、向往和追求。(注意以从实与虚的角度进行揣摩) 【点评】标题往往有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表面含义往往和主要内容相关,深层含义则和主题相关。 2.是歌声,因为作者是在用歌声来表现小姑娘的心灵,表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从文题及全文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来) 3.盲姑娘的美,美在歌声,美在姿态,美在服饰,美在她心灵的向往,美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也要注意以从实与虚的角度进行揣摩) 4.写母亲有很重要的衬托作用,它表现出母亲的爱是小姑娘“光明的心曲”的基础。 5.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赞美的、祝颂的情感,如“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等语句就充分地表达出这种情感。(只要言之成理,这道题还可以有其他与此相近的答案) 6.文中的景物描写都用的是暖色调,都是写亮色,如“傍晚,最后一抹斜阳……”,“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等,这样写是为表现人物的心灵服务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明的新曲”表面义指姑娘的歌声,实际上是指她对光明与希望的热恋、向往和追求。是本文主旨所在。 2.线索一般和文题与内容相关。文章题目“光明的新曲”是指歌声而非眼睛,文章内容重 点写的也是歌声。 3.盲姑娘的形象美”既指外在美,又指心灵之美。注意文中关键语句,从中寻找答案。 4.本文的主人公是小姑娘,写母亲是为了借母亲的爱衬托小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5.要把握文中议论抒情的关键语句,在这些语句中抓关键词,看作者的情感取向,喜怒哀乐,赞美或批评等。 6.提示:如流、洒、震颤、燃烧、弥漫等,又如文中的几个“闪”字、几个“飘”字。要结合语境品析。提示:可从层次、情感、虚实、修辞、字词运用、句子含义、段的表达作用等角度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考点:品味文题的含义,考查文章线索,内容和主题的把握。表现手法的运用。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

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5)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美国政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4题。(10)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装酒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引酒且饮之引:(2)夺其卮曰其:

3)蛇固无足固:(4)子安能为之足?子: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根据此文内容写一个成语,并简述其中的道理。(2分)

4.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与本文相类似的例子,用现代汉语写出来。(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2题。(4分)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2分)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

B.(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

C.(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

D.(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