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2题。(共10分) 【甲】 天时不如地...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2题。(共10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足食,足              兵: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翻译:

3.【甲】 文重点强调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甲】 【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1.① 兵:军队 军备 ② 域 :限制 (共2分) 2.①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分 ) ② 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2分) 3.[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解析】 试题分析: 1.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①“兵”今意为“士兵”,古意为“军队 军备”; ②“域”今意为“地域”,古意为“限制”。 2.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3.此题考查对两篇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强调的是得民心,乙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的是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民心。 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语句翻译,内容理解,拓展延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张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撞到了马下……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来有诗赞曰: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霹雳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1.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              。另外三部古典名著是《               》和《红楼梦》、《西游记》(2分)

2.《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或诗文对该人物形象作简评,40字左右。(3分)

人物:     

简评:        

 

查看答案

默写(共4分)

(1)蒹葭采采,             。(《蒹葭》)(1分)

(2)___      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3)李白在《行路难》“                        ”这句诗中写出了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2分)

 

查看答案

考试结束后,初三(1)班李环宇同学获得了年级作文最高分,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而成绩不理想的李明同学很不服气。在老师评析李环宇的作文时,李明不注意听讲。如果你是李明的同桌,你会如何委婉地劝导他呢?以下劝导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应该心悦诚服!

B.李明,我们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C.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难道不应该心悦诚服吗?

D.李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如果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学习别人的优点。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④那是树!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⑥树总是轻轻摇动着。⑦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⑧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A.文段第①句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和颜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美好面容,给人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B.文段第②句中加点词“点破”一词赋予小屋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小屋的出现使山景充满生机,富有情调。

C.文段第③④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文段第⑧句“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因为心情畅快,在“清新的空气”中作者真的闻到了香味。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关于“南水北调供水进京”的新闻,请判断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丹江水进京之路走了近半个世纪。

②北京将逐步实现市内平原区80%-90%的南水使用覆盖率。

③据悉,江水进京后,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丰台、海淀及通州、大兴、门头沟、亦庄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

④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

⑤基于此,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将从此前的100立方米/年,提升到150立方米/年

⑥同时,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水库等已建水利工程设施。

A.④①②③⑤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④①③②⑥⑤   D.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