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将下面的诗歌补写完整。(10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 (《诗...

请将下面的诗歌补写完整。(10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②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风多杂鼓声。  (《从军行》杨炯)

永结无情游,                 (《月下独酌》李白)

锦江春色来天地,                   (《登楼》杜甫)

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温庭筠)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李清照)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辛弃疾)

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苏轼)

臣本布衣,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诸葛亮)

 

①琴瑟友之 ②地利不如人和 ③雪暗凋旗画 ④相期邈云汉 ⑤玉垒浮云变古今 ⑥斜晖脉脉水悠悠 ⑦物是人非事事休 ⑧八百里分麾下炙 ⑨村南村北响缫车 ⑩躬耕于南阳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默写能力。本题的各小题都属于承接式默写,默写时,除了要记忆清楚,还要书写正确。 考点:古诗词默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意料中的收获。生活中,也有一些收获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面对出乎意料的收获,人们有诧异,有惊喜,有感叹,甚至还会有思索。

请以“意外的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真实的信息。

 

 

查看答案

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材料一: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文中写到: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韩国人均7本,日本40本,俄罗斯55本,犹太人64本。

材料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请你就以上材料发表评论。要求:(1)要有明确的观点;(2)要有简要的论述;(3)字数在100-120之间。(6分)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蒹葭凄凄,                             (《诗经蒹葭》)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查看答案

(14分)

秋云无影树无声(节选)

祝勇

①元代画家,我最喜欢的还不是黄公望,而是倪瓒。黄公望喜欢横卷,比如我们熟悉的《富春山居图》,倪瓒当然也有横卷,但更多的却是竖轴。他们的取景框不同,决定了他们作品的品质截然不同。长卷与我们视线的方向是一致的,而竖轴与我们视线的方向并不一致,因为我们通常观察自然景色,视线一般都是横向展开,而很少由上向下看,因此,竖轴因其视野狭窄,在表现自然景色——尤其是山水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更有难度。倪瓒显然喜欢这种难度,他喜欢险中求胜。

②倪瓒的画,我最喜欢的一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容膝斋图》。容膝斋,是一位隐居者在河边的斋名,这幅画,应当是为他而画的,但在这幅画中,我们既找不到“容膝斋”,也找不到“渔庄”,因为在倪瓒的山水画中,地点并不重要,他的画不是为考据学家准备的,他是为欣赏者而画的。

③倪瓒的山水画,水是主体,而山是陪衬,这一点也与黄公望不同。黄公望,无论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富春山居图》,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溪山雨意图》,他的丰富笔法,似乎在描绘岸上景物时更能发挥——江水全部留白,而岸上却是一个丰富而浩大的世界,既有沙洲片片的河岸,也有渐渐高起的山峦,山峦有远有近,层次不同,在山峦的缝隙间,是疏疏密密的山树,不同的树种,层次错落,使整幅画卷充满了透彻的植物气息。天地清旷,大地呼吸绵长。透过那一片的清寂,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山风的声音,裹挟着万籁似有若无的鸣声。这有些像《清明上河图》,弯弯曲曲的江河,为一个迷离喧嚣的岸上世界提供了铺陈的空间,只不过黄公望把张择端笔下的城市街景置换为回环往复的山林而已。与黄公望相比,倪瓒的山水画饱含着氤氲的水汽,因为他把更大的面积留给了江水。江水留白,不着笔墨,与纸的质量相结合,仿佛天光在上面弥散和飘荡,它加大了前景的反差,使那些兀立在岩石上的树几乎成为一道剪影,也使树的表情和姿态更加突出。对岸的山,作为远景,在画的上方,山势并不高峻,而是横向铺展的,舒缓的线条,可以使我们几乎看到它超出画面之后的发展,诱使我们视线超出画幅的限制,从有限中看到无限。

④如果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全凭肉眼看到的景物,那么倪瓒的《容膝斋图》和《渔庄秋霁图》则是用“望远镜”观察自然,它们放大了自然的局部,使我们的视线由黄公望的宏观世界转向倪瓒的微观景象,与此同时,焦距的变化也模糊了两岸之间的远近关系,使远近关系看上去更像是上下关系,从而使现实的世界有了一种梦幻感,在技法上,倪瓒“用相同的量感与构造来处理远景与近景,达到黄公望在画论中所说的‘远近相映’的完美统一”。大面积的水,使倪瓒的画面更加简练、平淡、素净,他在一个有限的视域里,描绘世界的博大无垠。

(选自《十月》2013年第4期)

1.请根据原文有关的表述内容,简要概括倪瓒山水画的特点。(2分)

答:

2.赏析文中加点的语段。(3分)

答:

3.从选文看,作者运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

4.通读选文,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倪瓒与黄公望的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

答:

 

查看答案

(5分)

 

查一路

①余光中先生曾经跟友人说过一段话,他说,《乡愁》原本表达的是淡淡的哀愁,但看到内地演员朗诵《乡愁》,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风味,令我很难为情。

②我想起了质朴年代的表情达意方式。我小时候,家住乡村小学,春夏之际果蔬上市,附近的乡亲们肩扛锄头,手里顺便提溜一只南瓜、几个辣椒和茄子,送给我母亲。我母亲在乡下教了一辈子书,在一个人口不到百人的小山村教出了几位博士后,村民们心存敬意。那些果蔬上还粘着泥土和露珠,他们就一句话:“尝尝鲜!”放下就走。质朴的方式,新鲜的味道,给人感觉简而美,至今唇齿间留着回味和感念。

③这些年,我们对于物的装饰,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文艺作品亦如此,那些动辄耗资数亿的电影,除了场面华丽,给人留不下太多印象,导演被人戏称“装修工”。种种活动,首先都被花里胡哨的策划、华而不实的形式,搞得似是而非。

④是一些不纯洁的想法,将事物的本质层层遮蔽,使人误以为云遮雾罩方可包罗万象,人为地把一切都弄得很复杂。

⑤按照事物本来的状态来描摹,现在看来,会更简洁而直抵内核。

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一群英国小孩问他:“白宫什么样子?”布什回答:“白宫是白色的。”引起哄堂大笑。 布什固然有点幽默,但我觉得,他说话很有艺术,删繁就简,他抓住了白宫最本质的特质。我曾在一幅图片上,看过小布什举把铲子,他把自己退休后生活用一句直白的话加以概括:“我,布什,美国前总统,现正在拿着铲子铲狗屎。”一语中的,还需要花言巧语干什么?

⑦有些人,想方设法包装自己;有些人对自己很随意,像把一块金玉随便扔进土堆里。最近读到一本书,其中有个章节写陈寅恪去给学生上课一段:

⑧满满的礼堂,众人引颈而待。传说中的陈寅恪来了,布衣,布鞋,布袜,腋下夹一布包裹,打开布包裹,里面几本线装书。一点风景都没有。有人就纳闷了,这位号称教授中的教授,怎么没有一点派头,连个装书的皮包都没有?

可他一开讲,语惊四座,连走廊里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教授。

(《读者》2013年第17期)

1.本文开头引用余光中先生曾经跟友人说过的一段话,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全面分析2、3两段,它们主要运用的是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