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童年与树(12分) ①树与一个人的关系,是和他的童年密不可分的。所有曾经在童年眼...

童年与树(12分)

树与一个人的关系,是和他的童年密不可分的。所有曾经在童年眼眸中蓬勃生长过的树,才能留下彼此与四季共处的记忆。小时候,我只知道杜鹃花是可以吃的。与大人一起进山,他们砍柴,在山道上栖息,就会摘来杜鹃花,吃它的花瓣。一串红也是可以吃的,花根的清露甜得如同蜜水。至于树,属于我的童年的那些树,与吃花无关。

南方小城的街道两旁栽种最多的是法国梧桐,它是我童年的树。

曾经的那些在家里大宅子外面的法国梧桐,应该至少存活一百年了吧。因为它们看起来需要好几个孩子张开手臂才能合抱。也因为它们高大,在一年一度的台风来袭时,经常遭殃,被刮断的树桠枝干铺满整条街道。它们枝繁叶茂,路面在夏天从无烈日光照,淡淡的金色光斑从浓密的绿叶里筛洒下来,在柏油马路上跳跃晃动,铺成闪烁的光影。两边的树冠彼此交织,搭成清凉的绿色长廊。即使有车辆来往,也不觉得灰尘扑面,空气污浊,大树吸收掉很多污染。洒水车也是经常来的。马路一洒透,树叶的清淡气味就浓郁起来,空气中湿湿的芳香,让人清爽。附近宅子里的儿童们,围绕着这些大树,捉迷藏,下棋子、跳皮筋、捉昆虫,日夜与它们在一起。大人们也不例外,夏天都在树下搭桌子吃饭,啃西瓜。

后来,我再未见过这样高大的法国梧桐。也可能是因为它们被我的回忆异化了,闪烁出现实未必黏合过的精神光亮,它们在我的心里,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纯粹的关于岁月的深深的记忆。在幼小的我看来,那些树,一棵一棵,其实就是一个一个老人。它们见证过多少次变迁,又给予过人们多少乐趣与庇佑,每一棵老树里面,一定停留着一个静默而高贵的灵魂吧。这是小时候的我所坚信的。所以,我看见童年里的自己,在吃完晚饭后,有时心里寥落,也不想找小伙伴,就在暗淡的路灯下,贴着一古老的法国梧桐,一边用手剥着粗糙的老树皮,一边无所事事,那时的树,在夜色里清幽,显示魔力,大大的掌形树叶在风中窸窣作响,叶片上有细细的白色茸毛。夏夜因此闪烁出格外神秘而跃动的童年畅想。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为了拓展路面,这些全部被砍伐了。整整一条街道的百年大树,消失得了无踪迹。我相信那些积聚在粗大树干里的静默而高贵的灵魂在树干被砍倒的一瞬间,就回到星光闪耀的夜空中去了。是的,一定是这样。

在城市里,新落成的住宅公寓总是很华美,房间里也可以布置得尽如人意,但是周围的环境会凸显出没有底气的荒芜来,那是因为新建筑附近的花园及街道边的树,大多是新栽的树苗。树干细伶伶的,树叶稀少,树的数量及绿荫的密度,与路面范围不成比例。在这样的街道上散步,人惶惑的,宽阔的大马路上车来车往,阳光在头顶赤裸裸地暴晒,即使戴着凉帽也觉得浑身冒烟。此时,就很有可能对大城市这个概念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绪。人没有了依傍,人没有了支撑。所有的一切,都是曾经被扫荡过的,被清除过的,被抛弃过的,然后开始新的拓展、利用和占有。老的旧的传统的根基没有得到照顾和保护。如此一批一批开发出来的,是一往无前而无所依据的商品。人存活在一个充满商业气息却无比贫瘠的氛围里,又该会有怎样的心绪。成人的世界,尚可麻木度日。童年中的孩子,则一定需要有一棵大树,陪伴他一起成长,带来四季变迁的感受和心得,扩大感情和想象的容量,见证生命的真实与尊严。就是这样一棵树,在岁月里迎风傲立的大大的树。那会是他的第一个朋友
1.怎样理解“每一棵老树里面,一定停留着一个静默而高贵的灵魂吧。”中的“静默”“高贵”的含义。 (2分)

 

                                                                               
2.品味语言。(3分)

它们枝繁叶茂,路面在夏天从无烈日光照,淡淡的金色光斑从浓密的绿叶里筛洒下来,在柏油马路上跳跃晃动,铺成闪烁的光影。

 

                                                                              
3.③⑥两段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通读全文,结合第④段划线句“它们在我的心里,成为一种象征”,你认为树在文中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

 

 

 

1.“静默”写出了树默默无闻、不张扬的品质。(1分) “高贵”是指它给予过人们许多乐趣与庇佑,它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答到划线句即得分)(1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光斑透过树叶的活泼姿态,写出树叶的茂盛(1分),抒发了人们在浓荫下的喜悦之情。(1分)(或:运用“筛洒”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树叶的繁茂,抒发了作者对树为人们遮挡烈日的赞美喜爱之情。) 3.运用对比(1分),通过对过去美好环境的留恋怀念(1分),表达了对现实中为推进城市发展而毁坏美好环境的担忧。(1分) 4.树象征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或关于岁月的深深记忆),象征无私奉献的精神,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或居住环境),象征老的旧的传统的根基(这点在第六段)。(1点得1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句子赏析的方法:1、它的修辞手法。 2、对整个文章或者是情节的作用。3、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4、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 5、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 6、句式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按此方法,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对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的理解。结合文章主题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抒情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抓住第三、四、六段内容,结合文章中心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家的男子汉》节选(8分)

当他满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进托儿所。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着闹着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儿拘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每天去拉他,都要听老师几句抱怨。

在他四岁那年,他的保姆病了,回乡了,他终于要去安徽了。他是极不愿意去的。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外婆几乎动摇了,想把他留下。那时候,上海到合肥,每天只有一班火车,人很多。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大人们只好先挤上车,把他留在月台上。他着急地喊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他仍然很着急,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了。姐姐说:“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登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有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1.选文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性格?3分

                                                                             
2.结合文章具体说说我们把他送到了托儿所,“他”和“别的孩子”的哭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写别的孩子和我们姐妹小时侯上托儿所哭的情景?3分

                                                                                   
3.文中的“男子汉”是个才几岁的孩子,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学生男子汉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注释】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1.解释加点字(4分)

见而                宾客            

强记默如此              属文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见而奇之”中 “之”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复投之                  B.心之所向

C.读之竟日                D.跪而拾之以归
3.翻译句子(2分)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4分)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分别写了                四景,这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意境。(2分)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阳春三月,校园里正大面积地栽种花草树木,瞧,操场旁的围墙边新栽了一排香樟树。体育课上,小王用脚踩在香樟树的护绳上,“欲与香樟试比高”。如果你见到此情景该如何劝说小王呢?(劝告别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