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3.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5.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6.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A 2.C 3.B 4.B 5.C 6.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诗里的“将军”和“壮士”、“百战”和“十年”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这里运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木兰行军途中黄河流水,战马嘶鸣的景象。 这样写的作用是用行军的艰难,衬托出了木兰在远离父母和家乡后,对亲人和家乡的眷恋。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联系上下文可知,“大”的意思是大规模。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①②④句均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这两句都是写急行军晚上宿营时木兰所听到的景物。前一句写接近战场前线听到的,后一句写宿营黄河边听到的。这样写一方面写出行军的迅捷,战事的紧张,另一方面侧面写木兰的思乡与骄健勇敢。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对偶和互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夸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泯然众人矣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余闻之也久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临川先生即宋朝文学家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王子”则是王安石自称。

B.本文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C.本文语言十分简练。“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文章先叙事后说理。叙事部分略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详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_______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___

  “放学了,——你们走吧。”
1.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对小弗郎士来说意味着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兵已经收操。

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

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忽然”的表达作用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D形容情况发生的急促,出人意料。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所选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A开端 B发展 C高潮和结局 D尾声

 

查看答案

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我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去上学。

B.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臃肿着,声音低哑的。

C.但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D.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查看答案

下面对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B.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拟人)

D.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比喻)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不同地方出现的标语,用得不得体的一项是( 

A.学校:请写规范字,请说普通话         B.草坪旁:小草也是生命

C.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           D.医院:欢迎再次光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