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现代文阅读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

课外现代文阅读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⑾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⑿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注:高利贷: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

1.2分)从第①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
2.3分)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
3.3分)第⑤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
4.2分)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
5.3分)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男孩可能有以下一些顾虑:①怕别人发现他来找秦老师;②怕因分数低被老师批评;③怕加分的要求被老师拒绝;④怕因提出加分的要求而遭到老师批评(答出合理的两点即可) 2.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使秦老师对他有了一些同情和理解(让秦老师看出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对他有了一些好感),所以秦老师因不能满足他加分的要求而心怀歉意。 3.当得知小男孩要求加分的真实原因后,秦老师那女人特有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她很想给小男孩加一分,但她又一向很讲原则,让她放弃原则很难,因此她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定. 4.在总成绩上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时一还十。 5.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对小男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那以后,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积极进取、心怀感恩的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仅事业达到了高峰,人生也变得更加有意义。 【解析】 1. 试题分析: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大意。也就是由分到总的思维过程。小男孩的顾虑主要体现在怕别人发现自己来找老师和老师不答应加分两件事上。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男孩难为情的样子和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引起了老师的同情,但秦老师不能给他加分,心生歉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使她从内心想为孩子加一分,“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放弃自己的原则,不是秦老师想做的,因此十分矛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灵感” 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这里指秦老师突然想到的“借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使小男孩积极进取,挖掘自己的潜力,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昏暗)行乎?”

平公曰:“善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师旷曰         ②臣安敢其君  

③孰与行乎               ④何不烛乎   
2.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一)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 A 他们 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B 他们 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 C 他们 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D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1.下面对两段选文内容的概括最不妥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B.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C.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D.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2.文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4.“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 “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查看答案

《藤野先生》一课中,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除下帽子来,油光可,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

      A.镜子 B.照  C.审察  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2.痛疾(  )

  A.很坏的行为  B.凶恶     C.憎恨,讨厌    D.恶劣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  )

     A.谦虚、谦恭  B.让出   C.比不上,差

 

查看答案

把下列各句按一定顺序,排成一段连贯、通顺的文字(    

①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

②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

③不管我是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④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

⑤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是一粒泥土。

A ②⑤①③④   B③②①④⑤    C ②①④⑤③   D ①④③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在《雪》中绘声绘色地再现另外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种欢快愉悦与下文写到雪罗汉的消融而深感失落、悲哀之情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

     B 高尔基的《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C 纪伯伦《雨之歌》中的“雨 ”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与执着追求。

      D 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悲壮的抒情独白,通过屈原对风暴雷电的召唤,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至高礼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