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
人微未必言轻 陈世旭
①有一年参加笔会,预定的路线司机没走过,全靠主办方的领导指路。车行到某处,一个当地文学作者忽然说:“路错了,刚过的那个岔口就该拐进去。”他和我一起坐在车子中间的位置,声音又怯生生的,前面的人显然没听见。我说:“你该到前面去告诉他们。”他迟疑了一会儿终于一步一步挪到前面,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声音依旧是怯生生的,像蚊子“营营”。依旧是没有任何人搭理他。他又一步一步挪回来,我问:“你肯定你是对的吗?”他很委屈地说:“我家就在那儿,可他们不相信我。”我本想站起来帮他说话,想想又作罢了,反正这地方我哪也没去过,到哪都行。结果,我们本该在预定的地方吃中饭,却到傍晚才吃上。
②类似的事我自己也多有经历:明明发现事情在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你去制止,有决定权的人却根本不予理睬,只能眼睁睁地跟着倒霉。原因似乎很简单:人微言轻。
③所谓“人微言轻”,《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人重视。”这的确让人沮丧,难免感慨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下,说话做事得不到重视,自身价值、理想抱负真不知从何谈起。
④那么,怎样才能不“微”不“轻”呢?有人出了主意:历练成高人、名人、不同凡响的人,诸如高官、老板、专家、教授、大款、大腕……有了地位就有了“分量”,也就有了“话语权”,可以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句顶一万句。
⑤春秋末期,就出过这样的奇迹。齐国的穰苴因为是婢妾生的而不被重用。晋国和燕国来侵时,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他去抵御晋军。齐景公觉得他人微言轻,给他配了个权臣当监军。监军很傲慢,根本不把他当回事,仗没法打。他忍无可忍,一刀宰了监军,树立了军威,收复了很多失地。齐景公要的是国土,不在乎少了一个权臣,战后封穰苴做了大司马。
⑥显然,古往今来这样幸运的“微人”不会太多。而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微人”变成“贵人”,而是不要因为“人微”而自卑自贱,怀疑自己的主见,以致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失去生活的信心。
⑦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个什么身份。很多人赢得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则往往是从重视和尊重自己的意见开始的。只要有充分的自信,即便真知灼见无人欣赏、披肝沥胆无人理会,这股力量也会始终支撑信念,时间最终会证明“微人”价值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害怕别人不尊重自己,但他却偏偏不爱尊重自己的意见。可见,大多数认为自己“言轻“的人,往往就是从轻视自己的意见,丧失自己的声音开始的。
⑧其实,“人微”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已不要觉得自己的“言轻”,那么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呢?
⑨首先是言者要想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大众的利益,从关心别人的角度出发,及时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克服“人微言轻”的狭隘思想,破除“说了也等于没说”的片面认识,真正行使好“主人翁”的权利,履行好“主人翁”的责任。
⑩其次是言者要敢言。在主观方面,每一个言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能因见一时不被重视,或不被人理解,就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一味地做“和事佬 ”;在客观方面,则要形成并维护一个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使言者得到肯定和鼓励。如此,言者由想言、敢言到要言,即言而有“信”。
⑾再次是言者要慎言。我们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不说都要达到真知灼见的水平,也要基本符合言之有物的要求,不能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或是人云亦云,不负责任;更不能片面地从某些局部利益出发,出歪点子、馊主意。这样不但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把自己陷入“不可信”而“言轻”的境地。
⑿因此,正确认知自我,不受“人微言轻”的局限,说负责任的话,说经过深思熟虑过的话,完全释放真才实学,充分表达真情实感,相信人微未必言轻,人微也同样可以活得骄傲而自尊。
1.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当人们的话语不受人重视的时候,往往就会把原因归咎到“人微”上。
B.认为自己“人微言轻”的人,往往会抱怨自身价值、理想抱负无法实现。
C.“想言”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敢言”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主见;“慎言”是尽量少说。
D.想言、敢言、慎言的人,即使“人微”也能做到“言不轻”。
2.下列的选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作者的经历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⑦段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述“许多情况下,人的分量来自你思想的独到和意见的精准,而不是来自于你是什么身份”。
C.齐国穰苴的例子证明了人人都可做到不“微”不“轻”。
D.本文是从如何做到“人不微”和如何做到“人微而言不轻”两方面来论述论点的。
3.请列举身边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人微未必言轻“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给那些抱怨“人微言轻”的人提出一条忠告。(4分)
(9分)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①?”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②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经:常规;原则。②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亲之义也 义:大义
B.不为悖德乎 悖:违反
C.方问国士 士:有才德的人
D.是以尤之耳 尤:打扰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荀慈明举了那些例子反驳袁阆?从荀慈明的语言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3分)
(10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汝心之固/吾义固不杀人
B.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C.惩山北之塞/惩一警百
D.而山不加增/ 弗敢加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愚公要移山是头脑一时发热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4分)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冬日里,阳光总显得那么可爱。它温情柔媚,不热烈不浮躁,轻轻地抚慰着每颗寒冷的心。
下列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也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互换)
B.如果你不同意这样做,那你为什么要答应他呢?(“如果”改成“假如”)
C.不管那里的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垦荒队员还是在那里开垦出万亩良田。(“不管”改成“尽管”)
D.这个班的学习风气很好,学生们一方面爱动脑筋,经常讨论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们都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移至“学生们”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