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注]①象魏:宫廷外面的阙门,古代悬法于上。
1.对下面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误斫昭陵柏树   坐:因犯……罪

  B.左右瞩仁杰令出   瞩:示意

  C.罪止弃市         止:只是

  D.且明主可以理夺   夺:使……改变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须杀之                 B.不惧比千之诛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       D.陛下何以加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狄仁杰在一年之内审理了17000个案例,居然没有发现一个冤案。

  B.狄仁杰因为有幸遇到了尧、舜,所以不担心自己会像比干一样被杀掉。

  C.狄仁杰认为高宗如果不纳谏,自己死后都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辛毗。

  D.狄仁杰劝谏高宗要勇于变法,实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4分)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5.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           ,这句表达了词人                 

 

1.C 2.B 3.C 4.我听说违抗君王,违背君主,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并不是这样。 5.①零落成泥碾作尘②海上生明月③肯将衰朽惜残年④菊花 相思之苦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C项“止“是”停止”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B项“之”是助词,其他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斩个橘子意思的理解与辨析能力。A项“居然没有发现一个是冤案”有误,B项“有幸遇到了尧、舜”有误,D项“勇于变法,施行仁政,不要滥杀无辜”有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这句话要注意“闻”是“听说“ 的意思;“忤”是“违背“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

“公天悲剧”与“雾霾政治学”

李公明

  “公地悲剧”是英国经济学家劳埃德最先提出的一个比喻,它描绘了中世纪英国的一个村庄,那里的“绿地”是公共财产,所有的村民都可以在上面放牧他们的牲畜。进入这块公地的自由是该村庄珍视的一种价值。只要每个人对公地的使用对其他所有人来说没有减少土地的效用,这种分享就会运作良好。假设村民们受利润动机的驱使,并且没有法律限制,那么,放牧者就有最大的动机尽可能地增加他们的牲畜。短期内,每增加一头牲口将会多产生一份个人收益,而其成本将由每一个人来负担。但是,从长远来看,过度放牧必然导致绿地被毁坏。人类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指出,“公地悲剧”的教训就是,由于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毁灭是注定的,所有的人都向毁灭奔去”。

  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公地悲剧”,而是“公天悲剧”,公共天空中的雾霾悲剧。但它不再是比喻,而是现实;与进入牧地相比,向天空排放更为方便,更不为人知。“所有的人都向毁灭奔去”,不是未来情景,而是眼前现实。更可怕的是,现在的“放牧者”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以族群、民族、国家等名义,是一种公共利益与更大的公共利益的冲突。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与“发展”的愿望与权利有关,也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间经济与政治的复杂因素,同时更与不同国家的具体政治紧密相关。正因为这样,在学术上产生了比一般经济学、环境生态学更为贴近生态污染真相的重要学科:生态政治学。它站立在生态学和政治学的交叉点上,为了更真实地揭示隐藏在全球环境问题中的真相和真正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挑战,把自己的触角伸向生态与政治这两块同样敏感与迷雾重重的地带。生态学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只有政治学才能更好地解释人类活动的动机以及权利行使的真相;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生态政治学的核心课题就是研究国家统治集团如何在各种利益博弈之间作出决定,研究国家机器和政治意识的强大力量如何渗透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争议的所有方面。

  从“生态政治学”这个特定的学科角度来看“公天悲剧”,雾霾中当然充满了政治的影子。作为平民百姓,尤其是处于真正的信息公开仍然有待争取的处境中,我们无法得知在环境治理的所有方面中,政治是如何发挥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影响。但是,这种信息不对称本身已经构成“雾霾政治学”的第一条重要原理。曾经发生过有公民申请公开某类环境信息而被拒绝就是这条原理的事实脚注。“从科学证据的评估,到处理这些证据的政策处方,到处都有政治的影子。”由此来看,“雾霾政治学”的第二重要原理和最重要的警语是:雾霾中到处都有政治的影子。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治理雾霾?似乎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塞缪尔•P•海斯写了一本专门研究美国的政治结构、政治博弈与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的专著,书名就叫《1945年以来的环境政治史》。它应该成为“雾霾政治学”的基本教材,它可以提醒人们,与雾霾做斗争首先要与人性与政治中的阴暗面作斗争。
1.下列对“公地悲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地悲剧”是一个比喻,经济学家借此来表述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B.“公地悲剧”中的“公地”,指的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公共财产。

C.正是因为有“公地”的存在,才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D.使用“公地”时,只要人人遵守不损害他人使用公地的效用,“悲剧”就不会发生。
2.下列对“公天悲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天悲剧”中的公共财产指的是人们共同拥有的天空。

B.本文所表述的“公天悲剧”,主要指的是当前雾霾污染极为严重的现实。

C.“公天悲剧”揭示的是一种公共利益与更大的公共利益的冲突。

D.与“公地悲剧”不同,“公天悲剧”与人们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无关。
3.下列对“生态政治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政治学比一般经济学、环境生态学更更能揭示生态污染的真相。

B.生态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国家统治集团如何在各种利益博弈之间作出决定。

C.生态政治学试图揭示出环境污染中的“政治影子”,以利于更好地治理环境。

D.“雾霾政治学”是生态政治学在“治理雾霾”这一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查看答案

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湖畔大学坐落于杭州西湖鹆鹄湾附近,由马云等八位企业家共同发起创办。

  B.武汉市三环西主线高架的贯通是汉口居民走西大门出城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C.中国已经向美国政府提供一份逃亡美国的贪官名单,要求对方协助追缉逃犯。

  D.“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新闻事件的冲突双方对出现的过失相互     而对出售的生活     品应该如何召回与赔付却    

  A.推倭    必需    含糊其辞     B.推倭     必需    含混不清

  C.推托     必须    含糊其辞    D.推托     必须    含混不清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流苏     狡黠(xiá)    殉(xùn)职     自出心裁

  B.淘冶     慰藉(jiè)    鄙薄(báo)     拈轻怕重

  C.桑梓     牡蛎(lì)     亢(kàng)奋    飞黄腾达

  D.奠定     轩榭(xiè)    拮(jié)据     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