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19分) 一处弛则百处懈 李 拯 ①读罢韩愈的《劝...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19分)

一处弛则百处懈

                 李 

①读罢韩愈的《劝学解》,脑海中常常浮现当年场景:国子先生韩愈晨入太学,正欲对学生传道授业,言未毕而遭学生反问,“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不知虑此,反教人为?”然而,正是在这命与仇谋的艰难境遇中,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信念,才更显珍贵。

②如冬梅,因寒风来袭而愈显其幽香;如煅剑,因用力敲打而益增其锋芒。在韩愈身上,勤奋是逆境的坚守,是日常的修炼,有着夸父逐日的执着,蕴含水滴石穿的坚忍。就此而言,稍有懈怠,略有迟缓,则不可谓之勤矣。曾国藩曾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弛则百处懈矣”。

③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青年毛泽东常常以此自警自励。心勤而身懒,则无非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口勤而手懒,则不过是眼高手低、口惠而实不至;昨勤而今懒,则必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懈怠的病菌一旦侵入,就会四处扩散,不断摧营拔寨,直到腐蚀整个肌体、攻陷精神城堡,矢志勤奋又怎能不慎独慎微?

④观历史兴亡之变,察古今成败之理,功败垂成也好,功亏一篑也罢,失败往往是走过了90步,却不能坚持走完剩下的10步。一部二十四史,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年轻时底定江南、雄姿英发,在位日久而锐气渐消、惰气益长,晚年沉迷佛法,终至身死国灭,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以史为镜,懒惰之害,懈怠之危,于斯见矣!

⑤晚清洋务大臣曾国藩,既是书斋里的饱学之士,也是疆场上的建功之将,而最令后人称道的,还是他的修身功夫与勤奋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某天晚上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写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真可谓下流”。

⑥有这种自省,才能不为懈怠所缚、不为成绩所惑;有这种自律,才能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声色所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忍,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修炼,哪能轻易见到彩虹?

⑦韩非子阐述竞马的要诀,其一就是“不耻最后”。不怕梦想太遥远,就怕不能坚持到底;不怕目标太远大,就怕懒惰磨损了斗志。追逐梦想的人应该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坚持勤奋、驰而不息,纵然山重水复,也必会柳暗花明,在险峰之上收获无限风光。
1.文章开头举韩愈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2.请简要概括③节的论证思路。第(6分)

                                                         
3.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引用韩非子阐述竞马的要诀“不耻最后”?(4分)

                                                         
4.结合文章内容,再举一例,论述我们如何能使自己不“一处弛则百处懈”?6分

 

 

1.作为事实论据;引出文章论述的话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先鲜明提出观点人“贵有恒”;再举青年毛泽东以此自警自励,终成伟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该观点;最后运用道理论证从反面论述懒惰、松懈的危害。 3.运用引用论证,论述“只要坚持勤奋,终会成功”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号召人们“不耻最后”,坚持勤奋,终会成功,收束全文。 4.①内容:有恒、自省、自律、“不耻最后”。②举例: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才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才有了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③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做好此题此题关键是知道开头段写的是什么?然后按照积累的开头段的作用来答。本文写的是韩愈的例子,作用就是作为事实论据,为的是引出文章论述的话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综合能力。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答题思路是首先提出……的观点,接着……然后……最后(得出……结论)。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就是引用论证,引用论证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像引用“韩非子阐述竞马的要诀“不耻最后”,论述“只要坚持勤奋,终会成功”的观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做好此题首先是结合文章内容,其次是围绕“一处弛则百处懈”来举例,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8分)

子厚,讳宗元。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①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②,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③,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④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⑤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①质:抵押。②相侔(móu):相等。③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④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白:告诉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2.请写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其土俗  (     )    (2)约不赎      (        )

(3)一岁             (4)当播州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6分)

(1)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6分)

【双调】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②逆旅淹留③。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浙江嘉兴人。②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③淹留:长期逗留,羁留。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展现出来的优美意境。(3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查看答案

按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2                 ,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3)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4)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5)范仲淹《渔家傲》中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惜别之情。

 

查看答案

水乡中学拟举行“阅读鲁迅”系列活动,请你参加。(9分)

(1)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       》,我还替他改了个名称:《       》。面带折花,色香自然好得多,但是我却不能够。便是心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眼前一闪烁罢。

横线上应填的书名是:《        》、《       》(2分)

(2)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是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专家。请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文学作品,以学生陈钢的身份设计一个问题对钱理群教授进行采访。(3分)

问题:                                                       

(3)请从下列鲁迅的篇目中任选一篇,制作一张读书文摘卡。(4分)

《社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故乡》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文字中划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