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的文字,完成18-21题。(8分,每小题2分) ...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的文字,完成18-21题。(8分,每小题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③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④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⑦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第①段文字中加点字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公开”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原意让人们知道的见不得人的事。

B.“总”既然写出了自我炫耀者的洋洋自得,又写出自夸时的底气不足。

C.“只”字刻画出的是一副真挚、虔诚、执著、谦卑的形象。

D.“一味”表现的是深陷其中,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
2.①—④自然段批驳的方式是(       

A.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       B.通过驳论据驳论点

C.间接反驳                     D.直接驳论点
3.下面对选段①-⑤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的“事实”反复出现,起了强调作用,也可见作者关注着社会现实。

B.第③段首句中加点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C.第⑤段过渡,“然而”领起一句,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

D.第⑤—⑧段论证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方法仿照自欺力造出自信力”“他信力,显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B.⑧段中加点词“脂粉”“脊梁”都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状元宰相”则是借代。

C.“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一句批驳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D.本文标题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采用问句的形式,把要谈的对象和事件直接呈现在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1.C 2.A 3.C 4.A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只”写出了 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驳论文批驳的方式包括直接驳论点,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 ,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①—④是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的。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以对文章论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为基础。“然而”一词引起下文作者自己观点的确立。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仿拟”根据已有的词或仿照前人的句式,造出新词新句,以表达新的内容。本文由于运用“仿拟”修辞格翻造出一字之差的三个词语,层层深入剥笋,步步强化逻辑力量,而且睿智闪烁,机趣横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讽刺锋芒。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范进中举》节选的文字,完成题。(8分,每小题2分)

(一)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二)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里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范进胡屠户前称“岳父”后叫“老爹”两段引文末句都用了“千恩万谢”,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称“岳父”后叫“老爹”,说明范进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对人的称呼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B.前称“岳父”后叫“老爹”,后者比前者更显尊重,体现了范进在中举之后对人更加谦和了。

C前一个“千恩万谢”是范进母子逆来顺受,对胡屠户唯唯连声道谢一个“千恩万谢”是胡屠户对成为举人老爷的范进卑微地致谢。

D前一个“千恩万谢”是范进母子对胡屠户的真诚照顾和帮助感恩戴德;一个“千恩万谢”是胡屠户占了便宜之后的兴奋及对范进的感激。
2.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胡屠户的辱骂,范进“唯唯连声”回答“岳父见教的是。”表明范进忠厚老实,具有读书人的涵养。

B.“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只把拳头舒过来”,“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中暗含讽刺。

C.胡屠户嫌贫爱富贪财图利,趋炎附势前倨后恭,是作者讽刺的主要对象;作者对范进则以同情为主。

D.两段选文对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采用的主要讽刺手法是夸张。
3.结合全文考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等级观念主要存在于胡屠户、“张老爷”这类的人心中,范进倒没有。

B.读书人一旦爬了上去就享不尽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C.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高踞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

D.整篇文章反应当时社会世态炎凉,趋炎附势,远不止胡屠户一个人如此
4.对本文语言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讽刺辛辣,痛快淋漓      B.夹杂语,通俗洗练

C.白话语言准确生动      D.平实如话,重在抒情。

 

查看答案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8分,每小题2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下面句后括号内对该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是(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说明掌柜没有丝毫同情心。]

C.孔乙己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断断续续的回答主要说明孔乙己屡遭折磨,身体衰弱说话有气无力。]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我”毕竟入世未深,不像别人那样冷漠,表现了“我”对孔孔乙己的怜悯]
2.分析文中标号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句是心理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句是动作描写,“摸”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
3.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最深刻的一项是( 

A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4.以周围人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笑与被笑中展现孔乙己与众人的性格特征,使各自的形象更生动、丰富、鲜活。

B笑声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C这“笑”充分表现出孔乙己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D孔乙己在笑声中走完一生,是他人生的最大悲剧,作者借“笑”来表达对孔乙己这一封建落后读书人的嘲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所以今年大学继续扩招。

D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

D蒹葭萋萋,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