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旷神怡 闲情逸至 锱铢必较 危言耸听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    闲情逸至    锱铢必较    危言耸听

B.走投无路    津津有味    失魂落魄    陈词烂调

C.赏心悦目    谈笑风声    小心翼翼    潜移默化

D.一视同仁    油然而生    无拘无束    咬文嚼字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 “闲情逸至”应为“闲情逸致”B项“陈词烂调”应为“陈词滥调”C项“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应       miǎo     chéng    zhào

B.zhù      tián     shù      芊芊qiān

C.和              zǎn     shà

D.自       zǎi            

 

查看答案

那一刻,我喜欢上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标题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500。

 

查看答案

4分)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各填一字)2分)
2.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查看答案

6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进士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退为家人讲                      群儿戏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2分)  

 

 

查看答案

(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不亦                               人谋而不忠乎        

而知新                               而枕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为什么孔子对颜回发出“贤哉,回也”的赞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