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布署 大相径庭 锋芒毕露 一触既发 B...

下列词语错别的一  

A 布署     大相径庭      锋芒毕露      一触既发

B 峻工     黯然失色      五彩斑斓      获益匪浅

C 元霄     无济于世      相辅相成      咬文嚼字

D 荣膺     措手不及      销声匿迹      因地制宜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一触即发 B.竣工C.元宵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完全正确的一  

A.猎(shǒu)   唐(tuí          而不舍qiè

B.     (fēn)     (xiào)   短叹(yū)

C.xiè    恨(zèng)    予(jí)      廓然无lèi

D.zhuó     jǔ)           奄奄一息yǎn

 

查看答案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随风吹笛

    ⑴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⑵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⑶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⑷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⑸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⑹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⑺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⑻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干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⑼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地颤动。

    ⑽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典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⑾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绝,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地感叹。

    ⑿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⒀可惜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⒁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⒂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阅读文章,请谈谈以“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1)—(5)节,请概括风雨中“竹笛”声的特点。(3分)
3.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

②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4.在“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3分)
5.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微博和微信以及二者的差异。

④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⑥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⑦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但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文章开头提到两条消息有哪些作用?(2分)

2.第⑤段划线句中“截止本文写作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3.相较于微博,微信具有哪些特点?(3分)

 

查看答案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节选自《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 其言                 ② 于是兵而西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3.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自有超越常人的胸怀。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这一点?(2分)
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