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喧哗,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是大自然的呼唤,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都会在每个人心中展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景。

28 请以“听,多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言之有理,表达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例文: 听,多美 我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了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 夜,很美,很静…… 我面向天空,哼着那熟悉的旋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这首歌不仅是我喜欢,也是我妈妈所爱的。这首歌曾陪伴了我度过许多梦乡,也包含了母爱的声音…… 那年,那天,那晚,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晚,屋外,大雪纷飞,狂风呼啸,大地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屋内,我裹着被子静静地望着灯光下母亲忙碌的背影。她在为我织围巾,她说过,外面卖的围巾戴着不暖和,自个儿织得戴着才舒服。 我缩在被窝里,只露出个头,静静地注视着母亲。虽然屋内已经烧了个火炉,但依旧抵挡不住外面的寒冷,我躲在被窝里颤抖着身子,睡不着。我不断搓着手掌,可一点温暖都没有。 母亲听见我的动静,放下手中的活儿,过来看看我,说:“怎么睡不着啊?”我颤抖着身体,说:“冷,睡…睡不着。”母亲又将火炉往床边靠了靠,脱下棉袄,盖在我身边,又坐在床边,将我抱在怀中,为我取暖。 我颤动着声音说:“妈妈,你不穿棉袄,会冷。”母亲怜爱着摸了摸我的头,慈爱地说:“妈妈不怕冷,快睡吧!妈妈给你唱个《摇篮曲》。”我点点头,看看妈妈,不作声。 母亲轻轻拍着我,轻声唱着优美的曲子。我静静地聆听着,呆呆地望着窗外飞扬的雪花。身体渐渐暖起来,母亲的发香萦绕在我身边。我抬头望了望母亲,母亲的秀发乌黑亮丽,很有光泽,可脸却被冻的通红。 我低下头,闭上眼,一颗泪珠从眼角滑入嘴里,有点咸,有点甜…… 耳畔,是母亲动听的乐曲,而我眼睛里朦朦胧胧,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我伴着母亲的声音,陷入梦境。 耳边,依稀听见:“夜深人儿静,小宝宝快长大,为祖国立大功啊,月儿那个明,风儿那个静,摇篮轻轻摆动啊,她的宝宝睡在梦中,微微地露出笑容……” 此时,我渐渐缓过神。时间一点点划过指尖,月光穿过云层,抚在我身上。 我朝母亲的方向望了望,她,老了,真的老了…… 我回过头,流下泪,泪水与歌声,回绕在如梦如幻的月光下。 母亲的歌声,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声音,任何物质,都取代不了。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解析】 试题分析:“听”,其对象是“声音”,可实写“动听的声音”,用生动的文笔描写大自然中的音响,小雨滴嗒声,轻风吹动树叶哗哗声,小溪流淌汩汩声,大海波涛汹涌的声音,林间鸟儿的鸣叫……从声音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的美好,赞美大自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虚写,将人物某种语言比喻成“多美的声音”,家人、老师、朋友对自己的关怀的话语都是“好声音”。比如,以前总嫌妈妈的叨唠,可经过一些事情后,深深感受到妈妈的叨唠蕴含量着母爱,感受到这是世上“最美的声音”。也可以从社会事件中选材,社会上一种倡导,一个新闻人物公众人物所说的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一句话,可理解为“多美的声音”,它的“美”,或在于说出了更多人的心声,表达了更多人的期望,或给人以启迪,引起更多人的深思,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推动了一项事业。可以结合几个方面来写“美的声音”:大自然中有最美的声音,生活中有最美的声音,每个人的心灵中有最美的声音,“美的声音”,是爱的声音,是真诚的声音。“多美”,是赞叹语,即要求对这种“美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认识,予以赞美,文章要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14分)

 

季羡林①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②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的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②“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3分
2.“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3.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4.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 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在文中表明了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结合全文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科学文阅读(8分)

羊年说“羊”

①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羊与人相伴,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远古时期,羊曾是人们狩猎的对象。后来,人们发现羊性情温顺、繁殖能力较强,就将其驯养。一般人都认为羊是愚蠢的动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羊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聪明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精明。

②羊病了会自我治疗。科学家发现,如果所吃食物让它们感觉不舒服,出现便秘和胃灼痛,羊就会挑选其他一些可以通便或帮助止痛的食物。也就是说,它们能正确地认出并吃下那些能治病的食物。

③羊有着难以置信的记忆力,能辨认和记住面孔,包括它们同类的面孔和人的面孔,甚至能区分人高兴和愤怒的表情。科学家为羊搭建了一个带有两个门的羊棚,每个门后面各放一个食料槽,这两个门唯一的区别就是上面挂有不同的照片:第一个门上挂着面带微笑的人像或颇感惬意的羊的像;在第二个门上则挂着面带怒容的人像或受惊的羊的像。然后,他们便往羊棚里赶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羊都喜欢进第一个门。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并记住一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它们知道与愤怒的面孔相比,高兴的面孔是什么样的。而且,羊更喜欢人微笑温和的面容,而讨厌发怒、受惊时的表情。

④羊会用声音表达感情,雌羊能辨别它们每只羔羊的声音。这说明,在人听来都是一样的咩咩声,其含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不仅如此,羊的发声特征虽然受到遗传限制,但也可以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形成属于某一个小群体的“口音”。英国科学家在一些羊生下来一周时记录了它们的叫声,随后将这些羊放到不同羊群中喂养,在它们长大一些后再记录它们的叫声。有趣的是,虽然有亲缘关系的羊最初的叫声都很相似,但随着它们在不同的羊群中成长,它们的叫声特征逐渐与所在羊群中其他羊的叫声趋同。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慢慢习得了这个小群体的“口音”。这说明,群体生活可以影响羊的发声系统。

⑤羊还能通过连猴子都经常会失败的心理测试。英国科学家在羊的面前依次放置成对的不同颜色的桶,每次有一个桶中盛有食物。然后,他们将食物从一个桶中移入另一个桶中,同时还改变桶的颜色,最后改变桶的形状。但羊不仅认出了不同的颜色组合,并根据颜色组合的不同改变行为,它们还会根据桶的形状的变化改变行为。科学家说,一般只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能做出这类反应,其他大型动物要做到是很困难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将一群羊放进复杂的迷宫中进行试验,发现它们不仅能够找到走出迷宫的方法,而且走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就越容易。

⑥此外,羊还有非凡的嗅觉。以色列警方已经据此训练出全球第一只专门闻炸弹的“反恐山羊”,其嗅觉灵敏度甚至超过了警犬。这只山羊名叫拉洛莎,是一只两岁的母羊。它对各种炸药的气味非常敏感,与警犬相比,性格乖巧的羊看上去无疑要友善得多。很明显,羊正日渐成为警方的宠儿。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满分5 manfen5.com191.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第段的作用。(2分)
2.文章第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3.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
4.  2015年1月5日,羊年生肖邮票《乙未年》开始全国发行(见右图)。该邮票以绵羊作为造型基础,蕴含着吉祥祝福之意。请你认真观察图示,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说出该邮票两个方面的美好寓意。(2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夏王建德②以耕氓①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是时李密在黎阳,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秦,然视其剙(同“创”,开始)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唯夏氏为国,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

注释:①氓:平民。②建德:窦建德(573-621)夏王,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今武城人。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耕氓崛起                  (2)萧铣                   
2.翻译句子。(2分)

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
3.夏王之所以能“定霸一朝,拓疆千里”,其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衾拥覆            (2)白玉之环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这一节记叙了作者求学经历中的“行路难”和“生活难”,请任选其中一点,从写法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7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堂弟,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当时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柳州。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
1.请写出本首诗的韵脚。(1分)
2.请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3.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请加以简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