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4分) 寒潮自述 ①我姓“寒”名“潮”,但也有称我“寒流”的。我的故乡在北极地...

(4分)

寒潮自述

我姓“寒”名“潮”,但也有称我“寒流”的。我的故乡在北极地区。那里终年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气温常在零下40℃以下,很适合我的生存生长。当时间老人的脚步一踏入冬天,我便要开始到南国游览了。

我所到之处,往往就要使那里的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有时还会送去雨(雪)、冰冻、大风等天气。所以人们从广播或电视中听到我将要南下的消息时,就有畏寒怕冷之感。

我南下时一般有三条路径:有时走中路,即从西北伯利亚出发,由蒙古国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以北地区,并带去大风、沙尘暴和大幅度降温,给长江以南地区带去雨或雪;有时我又走东路,由西北伯利亚经蒙古国到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后转向东南下。走这条路径南下,因为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处于我躯体的后部或底部,所以往往会给这些地区带来较长时间的阴雨(雪)天气;有时我还走西路,即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国,沿新疆、青藏高原东部南下。走此条路径,将会给全国大部分地区带来雨(雪)天气,但降温幅度不会很大,有时会给江南、西南地区带来降温和霜冻天气。

我南下时与火车行驶的速度差不多,一昼夜可跑一千多公里。我所到之处都会给那里的天气、气候带来较大变化,特别是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大风、沙尘暴,给南方地区带来的雨(雪)、低温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使我倍感愧疚。我游览到某一地区2~3天后,那里往往受冷高压系统控制,天气转为睛朗少云天气,气温逐日回升,且渐渐刮起偏南风。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往往是我要再一次南下的前奏信号。

我在南下与所到之处的暖空气接触过程中,体温逐渐升高,直到南移到海洋上,与那里的暖湿气团融为一体。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由于气象工作者可以通过卫星随时监测到我的势力强弱和行动路径,一旦发现了我活动的迹象,便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出预报、警报,提醒人们注意采取防范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因我南下时带来各种不利天气的危害。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我将听从于科学调遣,尽力为人类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1.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2.第段加点字“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2分)作比较,列数据(各0.5分)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寒潮到来时的速度之快。(1分) 2.(2分)“往往”是常常的意思,(0.5分)但不是一定,在文中指那里常常受受冷高压系统控制,删去后就成了一定受冷高压系统控制,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但不是一定,在文中指那里常常受受冷高压系统控制,删去后就成了一定受冷高压系统控制,与事实不符。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4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1)请说说首句中的“网”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查看答案

12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析】
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推崇,归附。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使酒:酗酒任性。⑥岐山,在凤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⑧傥:或许。

1.下列句中“于”与“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达于汉阴     D.苛政猛于虎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一起追赶射杀,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未能射中飞鹊。

C.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居于黄         

③问余所以至此者                   得帛千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方山子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2分)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2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A.②③④①⑤⑥       B.④②③①⑥⑤      C.④②③①⑤⑥    D.④①②③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施耐庵,该书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的精彩片段,监押头领杨志虽然处处小心,但还是被吴用等好汉以下蒙汗药的计策夺取了生辰纲。

B《格列佛游记》中,在小人国里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作者借此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汤姆的好友哈克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印第安•乔。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充满了同情和爱心,文章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围绕《山海经》这本书,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A.虽:即使                          B.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

C.:同“饲”,喂养。              D齿:牙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