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2)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4)大漠孤烟直, 。 ( 《使至塞上》)
(5) ,天涯若比邻。 (王勃《 》)
(6)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7)潭中鱼可百许头, 。 (柳宗元《小石潭记》)
(8)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群山中有那么一座山,山上树木稀少,山势陡俏。山顶一年到头都笼罩着一团朦朦胧胧的雾气,神秘莫测。每到暴雨旁沱的夜晚,就会从这座雾气腾腾的山里传出呜呜呼啸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一只被锁链栓住无法挣脱的怪兽绝望而愤怒的刨哮。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 (chōng) 憬 (2)纯(cuì) (3)跌(dàng) 起伏 (4)感(kăi) 良深
作文(60分)
24.从现在开始,我们摒弃曾经的种种,为每一天而奋斗;从现在开始,我们消除杂念,专注于每一件小事;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再自私,敞开心扉,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改变,对人的一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时时刻刻的适应改变,不但会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更会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转机,也让我们的未来更完美,更创新。
请以“改变,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阅读周海亮的《手心朝下》,完成第19-23题。(19分)
⑴这个老女人很怪。
⑵她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身上没带一块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买包烟。”
⑶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⑷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⑸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十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中膝盖。
⑹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
⑺“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⑻她讷讷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
⑼“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我向她发起挑衅。
⑽“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⑾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
⑿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⒀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
⒁怯生生的,却迅速,目标直接。
⒂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
⒃“你知道她?”我好奇地问。
⒄“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⒅“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她要去看……”
⒆“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⒇“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21)“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呆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
(22)“可是她女儿……”
(23)“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她有个习惯,一个曲子每人只要一块钱,多了不要。她还告诉她妈,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这么多年的沿习,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24)“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25)“她死了。”朋友说。
(26)“死了?”我震惊。
(27)“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也活该她倒霉,那天刚好一个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后来就葬在后山。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能干什么呢?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钱。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以为这样自己就不是乞丐啦?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28)朋友谈性正浓,我却不再听下去了,脑子里只有老女人那永远朝下的手心。
(29)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
(30)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
1.仔细阅读小说第2~5段,说说小说中的老女人有哪些“怪”处。请分点回答。(6分)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第(3)段中“突然翻转,手心朝下”是受到女儿的影响,“两指如钳”表明其内心的尊严感和对女儿深厚的感情。
B.第(12)段画线句运用慢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没有从我这里要到钱,极不情愿地转身迟缓离去的情景,表现她内心的失落。
C.第(27)段中 “不是乞丐”指的是她在接钱的时候总是掌心朝下,表示钱不是讨来的,这是她的想法。“仍然在乞讨”指的是她确实是向人乞讨一块钱的事实。 两人所指的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D.从“我”对老女人的态度的变化,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不要抛弃他们;从老女人记住女儿的嘱咐,体现了人在苦难中就不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3.请简要分析题目“手心朝下”的含义。(4分)
4.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4分)
5.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2分)
阅读冯骥才《底线》一文,回答小题。(共10分)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 ,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再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6分)
2.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