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涸的“木乃伊”。
B.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应气温、湿度等条件的综合和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C.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è 便往往触他之怒。
(2)理想被diàn wū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3)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
(4)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duàn bì cán yuán,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1分)
(2)很早以前,古代人们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村,那“,鸡犬相闻”的安宁平静,以及桃花源人“黄发垂髫,”的精神风貌, 让多少人为之神往。(陶渊明《桃花源记》)(2分)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分)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2分)
(5)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补充完整。(4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甲】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象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象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象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看着那裹着灰沙的风从他面前扫过去,他点点头。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象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象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及至遇上顺风,他只须拿稳了车把,自己不用跑,风会替他推转了车轮,象个很好的朋友。
【乙】那是一个明朗的清晨,我和老师散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但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天气变得闷热起来,好几次我们不得不在路旁的树下小憩。最后一次歇息在离家不远的一棵野樱桃树下。树枝茂盛又好攀登,莎莉文老师用手一托,我就上了树,找个枝杈坐了下来。树上真是凉快舒畅,于是莎莉文小姐提议就在这儿吃午餐。我乐坏了,答应她一定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她回去把饭拿来。
忽然间风云突变,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天空乌云密布,泥土里散发出一股怪味。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我一动不动地坐着,紧紧地抱着树干,一阵阵发抖,心中祈盼着莎莉文小姐快快回来。
一阵沉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拔起。我吓得抱住树枝,惟恐被风吹走。树摇动得越来越厉害,落叶和折断的小树枝雨点般向我打来。虽然我急得想从树上跳下来,却又不敢动弹。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震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掉到了地上,这震动由下而上地传到了我坐着的枝干上。我惊恐到了极点,正要放声大叫时,莎莉文小姐赶到了,她抓着了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为又一次接触到坚实的大地而高兴得发狂。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
1.【甲】文中祥子拼命拉车为何最终没能够成功买到车?【乙】文中的海伦·凯勒收获了什么新的知识?(2分)
2.请结合文段简析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不同。(4分)
3.有人评价(A)段中的祥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人评价(B)段中的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他们在困苦中的不同结局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你在网上“读书吧”中跟帖发言。(150字之内)(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某种传递的组织者、参与者,现在你依然还在进行着某种传递,将来你也还会继续把某种传递继续下去。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传递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
雷茂盛
⑴ 不知什么时候起,小区门口出现了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太。她也不吆喝,只是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那儿,将一篮子鸡蛋摆在面前。老太太是个盲人,约有六十多岁了,很瘦,背有些驼,头上戴着头巾。
⑵ 老人很慷慨,她会给每个顾客多添一个鸡蛋。久而久之,小区里的人都和老人混熟了。只要老人在小区出现,大家都会抢着买她的鸡蛋。
⑶ 一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去买鸡蛋,和老人聊了起来。我才了解到,老人是外地人,几年前老伴死了,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就把她接到了城里。老人的儿子是建筑工人,平时工作忙,有时白天黑夜地在工地上,很少有时间回家。老人闲着没事,自己养了几只鸡,卖起了鸡蛋。儿子为了给她治眼睛,多苦的活都干。但由于没学历,文化低,只能找到一些体力活。老人说她儿子说了,挣到钱就带她去治病,老人说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⑷ 临走时,我去扶老人,准备送她回家,可老人谢绝了。老人说她就住在附近,每天都走一次,不会有什么事的,而且路上会有很多好心人帮助。老人说完,背着背篓拄着拐杖走了。
⑸ 老人每天来,我注意到,老人有时鸡蛋很早就卖完了,但她却要一直等到中午才回去。她就这么一直拄着拐杖伫立在那儿。
⑹ 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没有再来小区门口卖鸡蛋。儿子放学回来说,他看到老奶奶在学校附近卖鸡蛋了。一次我去接儿子,又看到了老人。我问她为什么换地方了,小区的人都在念叨着她呢。
⑺ 老人说,她的儿子换工地了。她指着学校对面一栋正在施工的楼说:“我儿子说他就在学校附近盖楼房,我是来这里让他看一眼的,让他知道我一切都好,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工作了。”说完老人伫立在那儿,仰起头,面朝对面正在施工的楼房,听着上面传来的敲打声。
⑻ 我才想起来,前不久小区对面也在施工,老人去卖鸡蛋其实是想让楼房上的儿子看一眼。我想象着,她的儿子在高楼上看到母亲那一刻,会不会有热泪从高空坠落。又或许儿子根本就看不到人群中的母亲,而老人却每天坚持站在距离儿子最近的地方守候。
⑼ 也许,母爱就是这样,永远站在距离你最近的地方。
(选自《意林文汇》,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4分)
2.请简析老人的人物形象。(4分)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⑴只要老人在小区出现,大家都会抢着买她的鸡蛋。
⑵她就这么一直拄着拐杖伫立在那儿。
4.文章结尾的情节设置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