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

B.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C.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D.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

 

C 【解析】 试题分析:C中“不耻下问”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这里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章写景精彩,结构鲜明,充满着童真童趣。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C.《最后一课》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题目,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又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D.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人声顶沸    一泻千里     荒草萋萋     B.无忧无虑  五彩斑谰  气势汹汹

C.发扬滋长    人迹罕致     扑朔迷离     D. 篱笆     泯然众人   攒成小球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哽(yè)    (tuì)    (hán)    连环(qŭ

B.痛(chì)  (qì)   祷(qĭ     髓(suǐ)

C.救(jì)   恶(zēng)  妒(jí)      谒(yè)

D.确(záo) (fèn)    (nìng)  笑(shàn)

 

查看答案

(1)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2)春来了,万物复苏,一切欣欣然地绽开了笑脸,春天的阳光是和煦的、是亲切的;春天的花儿是灿烂的、可爱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以  “春来了” 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对人物或事物的描写重细节,刻画其特点,写一篇生动并富有感情的文章; ②内容具体,详实,有一定的内涵 ③字数至少600字。

 

查看答案

20分)

摘不掉的眼镜

方冠晴

1938年,日本兵攻占了黄梅县城,四处抓人当劳工修筑炮楼

一次,鬼子又抓来十多个人,其中,有两个教书的先生,一个姓何,一个姓方,两个人都是近视,戴着眼镜何老师大约三十来岁,身体稍微强壮一些,而那个方老师,则五十好几,斯文,瘦弱

这两个老师被抓来的第一天,就没能完成鬼子规定的任务,只能接受鬼子的惩罚

鬼子让没能完成任务的人站成一排,然后,挨个儿抽他们的耳光,抽得大家鼻青脸肿抽到队伍的后面,就是两个戴眼镜的老师那个日本兵冲何老师吼:“眼镜,摘下!”何老师只得摘掉了眼镜,日本兵照何老师的脸上“啪啪啪”抽了三个耳光,然后来到方老师的面前,照样下达命令:“眼镜,摘下!”方老师昂着头,腰板挺得笔直,一动没动日本兵只得再次吼叫:“你的,眼镜,摘下!”方老师不屑地看着日本兵,问:“你让我摘下眼镜给你打,我就摘下眼镜给你打吗?你以为我这样犯贱?”他的语气惹恼了鬼子,鬼子对他拳打脚踢,将他打得趴在地上。

鬼子走后,劳工们都围了上来,何老师赶紧来搀扶方老师,方老师却一掌将他的手推开了,冷冷道:“你不配扶我!鬼子没有人性,他让你摘掉眼镜好让他抽耳光,你就真的照办,这跟他要打你的脸你就将脸送上去有什么区别?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做人的尊严,做人的骨气?”

何老师低下了头,所有的劳工都低下了头。

第二天傍晚,鬼子再次惩罚那些劳工鬼子第一个就来找方老师

鬼子仍要方老师自己动手摘下眼镜,方老师岿然不动,鬼子便用刺刀顶在方老师的胸口上,命令方老师摘下眼镜,每命令一声,刺刀就往前推进一点刺刀扎进了肉里,一点一点往方老师的胸膛刺进,血,顺着胸口往下淌,鬼子仍在高声叫嚣:“想活命,就摘下眼镜!”方老师咬着牙,傲视着鬼子,就是不抬手摘眼镜。

刺刀终于从后背穿出,方老师倒下了,但,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

鬼子举着血淋淋的刺刀,来到何老师面前,命令何老师摘下眼镜,何老师咬了咬牙,发出一声吼:“你真以为我是孬种!”就扑了上去,一把抓住了鬼子的枪,与鬼子扭打起来。

方老师的死,给了所有劳工以震撼,现在又见何老师动了手,大家激昂起来,一拥而上,与鬼子们拼了结果,六个鬼子都被愤怒的百姓打死了。

虽说城里的鬼子闻讯赶了出来,虽说百姓们也有死伤,但大多数人保住了生命,成功逃了出来

是方老师不摘眼镜的微小举动,唤醒了人们的尊严和勇气,让这些微弱的人们强大了起来,奋起抗争,改变了命运。

摘不掉的眼镜,就是摘不掉的尊严,是一种气节,也是一种气概一个人,会因为尊严而高贵,一个民族,会因为尊严而强大。(选自:2011年第2期《时文精粹》)
1.理解标题“摘不掉的眼镜”的含义(3分)

 

                                                                                     
2.“刺刀终于从后背穿出,方老师倒下了,但,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方老师被敌人残害致死了但是,作者没有写“死”,而是说“倒下了”,还加上“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儿呢?(3分)

 

                                                                                     
3.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4.本文多处个对比手法,请任选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5.联系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