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2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长跑途中,儿子不时地对爸爸抱怨跑得很辛苦。跑到江边,儿子看见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辛苦。”

“可他们正在享受快乐呢!”爸爸说。“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儿子嘟哝着。

“他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爸爸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儿子反驳说。

“你看见那片枯叶了吗?”爸爸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枯叶说,“它就在顺流而下……”

 

参考例文 有你在我身后 “一纸红笺写你,我该怎么落笔?”时光总是静悄悄的偷走太多,独留我一人斟酌。一路走来,我们路过泥泞路过风,谢谢你一直都在。 记得那天的阳光很好,天上的白云像是被扰乱的心绪,丝丝缕缕,我们邂逅在午后的阳光。依旧记得那日你呆呆的笑和不知所措的热情。原来,我们是同班的学生。你是班里的佼佼者,在我面前却像一个孩子,天真可爱。可是,你总是在用默默的努力告诉我,不要担心,你会一直都在。星辰洒下的耀眼,我陷入无限的回忆。 清婉脸庞,倒映朗朗日光,墨香的独白。那日泪眼茫茫,还好有你。第一次考试,数学成绩好像一条条鞭子,重重的打在身上,毫不手软。无心微笑,渺茫的未来。初中的老师哪会在意这几个残兵败将,我顿时觉得数学无望了。还好有你,你就像冬日的暖阳,直射到心底。你抹干了余留的泪痕,告诉我没什么大不了,下次要加油。我看着你的面孔,仿佛它能给我无畏的勇气。从那以后,你总会拿着一大堆习题跑来和我一起做,不厌其烦的讲解,也会包容我偶尔的小脾气。成功不会吝啬给每一个努力的人,在下一次的测验中,我的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你看着我的笑颜,也情不自禁的微笑。你有没有察觉?你有了点点的黑眼圈,在闪闪的大眼睛下有些显眼;你是不是在每天给我补习后,在夜晚赶自己的作业?这样在背后默默帮助我的你,叫我怎么不感动? 婉转的音调,弹奏一首属于你的乐章。怎么能这样,你的一句话,叫我泪影婆娑。有时候,总会有一些矛盾。当我被误会,你会站在我身边,紧紧握住我颤抖的手,给我无形的力量。当我需要怀抱的时候,你会让我靠在你的肩膀,不够大,却很安心。那次在操场,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在黑暗的角落,你轻扶着我的背后,无语的陪伴,听我啜泣。你说:“100个人想分散我们,都是不可能的。”你知不知道,你的一句话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怎么能忘记?你总是跟我说:“你还有我。”我还有你,我还有什么害怕呢?谢谢你,总把最好的留给我,总为我着想;总是像一个妹妹,却总是为姐姐想着,不求回报。有你在身后,我永远不会孤单。 我们在一起,总有太多故事,每一天轻轻的阳光洒下。牵着手,一直走,我们不回头。感谢一直有你,有你在身后。 享受迎难而上的快乐 蚕蛹化蝶,必经钻心之痛,迎难而上才会华丽变身,享受光彩照人的快乐; 凤凰涅槃,必经灼肤之痛,迎难而上才会浴火重生,享受万众瞩目的快乐; 人亦如此,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会像那逆水而游的鱼一样,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尽是崎岖和坎坷。当困难摆在你面前时,你会怎么办?是放弃,是逃避,还是••••••?不,朋友,那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苏格拉底说:“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让我们在困境中奋斗吧,只有那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哪种灯泡内芯更耐用时,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选择迎难而上,一千多次的实验,终于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代史学家司马迁,在进行历史的记录时,面对宫刑带来的屈辱,他选择了迎难而上,最终完成《史记》,享受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快乐。 无臂钢琴师刘伟,在弹奏钢琴时,面对无臂的痛苦,仍然选择迎难而上,最终走入维也纳金色大厅,享受到鲜花和掌声的快乐。 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只有在困境中才能锻炼出人才来。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困难面前,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胜者呢?唯有迎难而上,不懈奋斗。 迎难而上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八年屈辱的抗日战争,面对武器装备的落后,作战物资的短缺,敌我实力的悬殊, 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退缩,并没有投降。就连那些抗日小英雄的姓名也不胜枚举: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他们用自己极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成为我们迎难而上的榜样。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不畏艰难者总能走出一条攀登到顶峰的路; 不管多么幽深的大海,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吧,荡起生命之舟,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1属于命题作文,这是一篇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的命题作文。中心内容“你”,而背景放在过去的一种经历中。所以 ,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必须写出真情实感,必须符合客观事理。这样,“在我身后的故事”,才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此作文题虽是材料作文,但话题指向明确,但又不过于直白,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规律。关注个体的成长,培养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此作文命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本题2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父亲与儿子的对话,儿子的话是次要方面,父亲的话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 “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逐流”,如死去的“枯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 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枯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义。 只要分析深入,理解透彻,思辩准确,定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0分)

电子时代的阅读

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的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印刷品的文字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一种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电子媒体似乎颠覆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吗?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电视哺育大的人忧虑。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②电视使我们肤浅,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视节目必须抛弃深度。一位评论家傲慢的结论无疑正戳中了我们的痛处:“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③阅读是高贵的,这已经是上千年的传统了。在中世纪,高高的城墙将教土的生活与民众区分开,那些高贵的教士知道如何阅读,如何直接与上帝的训诫沟通。阅读的能力象征着权利。谷登堡的发明打破了这一切。经过谷登堡印刷术印刷出漂亮整洁的《圣经》,打破了教会对于上帝的专一的诠解权。它或许还直接促进了中世纪的结束。但是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特权却保留了下来。无疑这种传统是重要的,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如今,电视正对这种传统进行一场几乎是颠覆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是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我们靠着“还珠格格”这样的东西成长,这是一个快乐却令人忧虑的成长过程。而接着呢,计算机将培养我们新的阅读习惯。这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图书馆,你可以找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它们参差不齐,同时你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它。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将依靠这些庞杂的资料成长。据说,计算机是对电视的一次逆反,计算机是互动的,它不像电视一样单向的流通信息,它可以让使用者有所反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上的阅读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入了参与性。但这一切变化的前提依旧是,我们正从占支配地位的识字文化返回到口语文化。而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则更加推断,在未来的电子社会中,对于由口语控制的信息体系来说,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因为无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们不受过去的规范来限制,所以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容易地学习新技术。

⑤我们习惯上的阅读可能即将被唾弃。尽管,我们可能依旧在昏黄的灯光下,懒懒地躺在床上,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乐。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幅动人的图景可能即将像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董一样让我们留恋。而我们的那些孩子们呢?我们还可能理直气壮地去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不读一读古典名著?

                                          (选自《 那些优伤的年轻人》
1.通读全文,说说我们习惯上的阅读为什么可能被唾弃?(4分)
2.从本文看,印刷品文字、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阅读各有什么特点?(4分)
3.第④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这种传统”指代什么内容?其价值体现在哪里?(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4.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任意选择一种,写出例句并分析其作用。(4分)
5.根据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结合文章与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20分)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在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留在枝头的一两片枯叶,也不时发出破碎的哭声。

那蹲着的黑影,接了我的一枚铜板,就高兴地站起来向我搭话,一面抱怨着天气:“真冷呀,再没有比这里更冷了!……先生,你说是不是?”

看见他并不是个讨厌的老头子,便也高兴地说道:“乡下怕更要冷些吧?”

“不,不,”他接着咳嗽起来,要吐出的话,塞在喉管里了。

我说:“为什么?你看见一下霜,乡下的房屋和田野,便在早上白了起来,街上却一点也看不见”。

他捶了几下胸口之后,兴奋地接着说道:“是的,是的,……乡下冷,你往人家门前的稻草堆上一钻就暖了哪……这街上,哼,鬼地方!……还有那些山里呵,比乡下更冷哩,咳,那才好哪!火烧一大堆,大大小小一家人,闹热呀!……”

接着他便说到壮年之日,在南方那些山中冬夜走路的事情。一个人的漂泊生活,我是喜欢打听的,同时车又没有驰来,便怂恿他说了下去,他说晚上在那些山里,只要你是一个正派的人,就可以朝灯火人家一直走去,迎着犬声,敲开树阴下的柴门,大胆地闯进。对着火堆周围的人们,不管他男的女的,用两手向他们两肩头一分,就把你带着风寒露湿的身子,轻轻地放了进去。烧山芋和热茶的香味,便一下子扑入你的鼻子。抬头看,四周闪着微知【见注释】的眼睛,欢迎着,毫没有怪你唐突的神情。你刚开口说由那儿来的时候,—杯很热的浓茶,就递在你的下巴边上。老太婆吩咐她的孙女,快把火拨大些,多添点子柴,说是客人要烘暖他的身子;你暖和了,还不觉得疲倦的话,你可以摸摸小孩子的下巴,拧拧他们的脸蛋,做一点奇怪的样子,给他们嘻笑。年轻的妈妈,一高兴了,便会怂恿他的孩子把拿着要吃的烧山芋,分开一半,放在你这位客人的手上。如果你要在他们家过夜,他们的招待,就更来得殷勤些。倘若歇一会,暖暖身子,还要朝前赶路,一出柴门,还可听见一片欢送的声音,“转来时,请来玩呀!”

老头子讲着讲着,给冷风一吹,便又咳嗽起来,我听得冷都忘记了,突然老头子忘形地拉着我问道:“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这里的人家,火堆一定烧得多的,看窗子多么亮哪,……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 

搭客汽车从远处轰轰地驰来了,我赶忙摆他的手,高声说道:“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人,不像那些山里的……”

再跳进通明的汽车里,蓦地离开他了。但远的南国山中,小小的灯火人家里面,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却留在我的冬夜的胸中了。

(选自艾芜小说集《冬夜》)                注释:微知——知道一点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3分)
2.通读全文,说说第一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3.山里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形象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出分析。(4分)
4.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但远的南国山中,小小的灯火人家里面,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却留在我的冬夜的胸中了。”这句话?(4分)
5.“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这是老头子忘形的一问,也是震撼心灵的一问。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同意这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吗?为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作答。(5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15分)

马说

韩愈

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才美不外                            (2) 不以千里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4)执策而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1)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           比作“千里马”,而“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4.你认为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 “千里马”?(4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10分)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真正的知己,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说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2分

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收集到如下几则材料,请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竞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亲》

材料三: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支光的灯光吊在头顶,奏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

(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母亲辛劳的一则是                。(2分)

(2)请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名言、俗语或诗句。(2分)

                                                                                                                                

(3)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

      母爱是                            ,                             。

(4)随着年龄增长,“母爱”变得有时难以理解,很多同学认为和母亲产生了代沟,针对这种现象,你怎么劝说你的同学呢?(4分)

我这样劝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